课件编号8774923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4840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明朝,统治,教案,格式
  • cover
14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课题 14 明朝的统治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知道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了解明代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虽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什么? 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有何意义? 请简述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情况。 导入新课 出示《明朝那些事儿》图片 上面的书,大家读过吗? 关于明朝的事情,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书,理解其影响。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出示元末农民起义图片: 思考: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教师总结: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材料分析: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讨论:(1)阅读材料,请用两个词来形容元朝末年的统治。 在这种统治之下,你认为会出现什么历史现象? 归纳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教师总结:1368年朱元璋攻占大都。 相关史料: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佛寺里当了和尚,到处化缘维生。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想一想: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分析: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结果发现胡惟庸家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思考:(1)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材料中做法,目的是什么? (3)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教师总结: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材料分析: 材料一: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讨论:(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2)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