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评价(二)(第二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解析】1选B,2选C。第1题,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第2题,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其含量会减少。 我国南方某山区产业以耕作业和矿产开采为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该地“红色荒漠”面积有所扩大。完成3、4题。 3.“红色荒漠”面积扩大导致该地 ( ) A.生物种类增多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地下径流减少 D.降水量明显增大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适宜 ( ) A.推广立体农业 B.鼓励发展放牧业 C.增加粮食种植 D.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解析】3选C,4选A。第3题,结合材料“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地区大量耕作业和矿产开采,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的现象,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由于坡面径流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一个地区降水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红色荒漠”会对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明显增加。第4题,结合上题,由于过度的作物种植与矿产开采导致该地“红色荒漠”现象严重;当地丘陵山地面积比例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推广立体农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发挥丘陵山地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下图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 ( ) 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农垦 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④过度樵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 ) 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 【解析】5选A,6选B。第5题,图中沙地原为草原,形成沙地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第6题,呼伦贝尔地区天然植被是草原,发展方向为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2020·常州高二检测) 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把未来的长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千帆竞渡”的生态走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一方面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下图为三峡库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据此完成7~9题。 7.三峡水库“蓄清”的时间可能是 ( ) A.4-5月 B.7-8月 C.10-11月 D.12月-次年1月 8.三峡水库每年5—9月保持低水位不是因为 ( ) A.伏旱天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 B.河流含沙量大,减少水库的淤积 C.处于主汛期,腾出库容防洪 D.增加下游泥沙来源,防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 9.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 ( ) A.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增加 B.增大下游水量供给 C.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