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公共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教案 一、教学背景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高流行态势,境外输入风险依然不可小视,国内疫情防控虽进入常态化,但个别省份陆续出现疫情局部反弹,伴随人员跨区域流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都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疫情防控工作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体师生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因此,学校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德育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内容,全面普及科学防范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防控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学会判断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知道在现在的情形下如何预防病毒感染和配合长辈、学校、社区等的工作。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自护知识,树立自护意识。 3.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和体验,学习到自我能为他人、社会、国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活动准备,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0 年初的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和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让我们宅在家里,让好友相会变成视频聊天,亲朋相聚变成隔空拜年。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学会判断感染症状,并知道在现在的情形下如何预防病毒感染,配合长辈、学校、社区等的工作,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认识新冠病毒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出示课件,老师,冠状病毒分为α、β、γ三个属,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帝王的皇冠,因此得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如人、鼠、猪、猫、犬、狼、鸡、牛、禽类。 目前已知的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的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家族中的老七了,与SARS病毒属于同一家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 2.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4.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