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花城-出卷网-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之三) 《龙的传人》 二、教学年级:八年级 三、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结合我们2017年3月开设的课题“农村中学竖笛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乐谱学习和竖笛合奏为主的综合课型,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强化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分析音乐的能力。 四、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龙的传人》是广东教育-出卷网-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中的一首作品,是台湾校园歌曲作家侯德健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为单二部曲式,音调巧妙地把舒缓、压抑与激昂,奋起之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引起人们沉思和遐想。具有在台湾“民歌”时代诞生的歌曲的共同特点:朴素、清新、深情、悠远。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在音乐审美能力和竖笛演奏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基础,但是,对音乐的兴趣更着重于演奏。基于以上种种,我的计划是通过这一首熟悉的歌曲,通过竖笛把积淀在学生身上的活泼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听、唱、演奏等活动中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乐曲的体验中掌握四拍子最基本的识读乐谱、二声部合奏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贯穿于音乐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对祖国河山的歌颂→对历史的反思→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及居安思危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演唱和欣赏的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拍打节奏、演唱、无声练习、演奏等方法迅速掌握划拍号视唱乐谱及演奏歌曲。 3、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四拍的二声部歌谱视唱,进一步熟悉竖笛的演奏技巧,掌握“g1、a1、b1、c2、d2、e2”五个音的演奏方法以及歌曲的旋律演奏,能够进行二声部的合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及歌曲的演奏指法及二声部旋律演奏。 2、教学难点: d2、e2的转换,引导学生吹出干净动听的二声部合奏。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具准备:多媒体、竖笛、非洲鼓、碰铃、钢琴 九、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阶 段 一、情景导入 1、学生进入教室期间播放王力宏版《龙的传人》MV 提问: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 ?③谁知道歌曲中的“龙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④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这首歌曲中去寻找答案吧? 用心感受(听觉、视觉) 并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组织回答 在这一环节,我用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把学生们带入到熟悉的歌曲旋律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并融入其中。了解歌曲的大意。体会到我们、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展 开 阶 段 二、授新 1、歌曲分析 ①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②了解歌曲基本知识 2、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1)运用4拍子节奏拍打凳子的方式熟悉歌曲旋律。 (2)跟随录音演唱歌词,你心中的“龙”指的是什么?(长江、黄河、长城) 课件展示先关画面。? (3)引导学生找出《龙的传人》的曲式结构。 提示:旋律与歌词的变化 3、引入竖笛练习:(PPT课件)A、单吐练习 4\4 B、变奏练习(龙的传人旋律) 4、用竖笛完整学习歌曲。 (小组自主练习) 5、学习二声部旋律。 (分小组练习,第3、4乐句) 6、合作活动 (1)选出以下组别,分组练习: ①打击乐组(碰铃、非洲鼓、凳子) ②第一声部(竖笛) ③第二声部(竖笛) ④演唱组(声乐) (2)合作展示 跟随伴奏,用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