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01085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1--10课)考试复习提纲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7次 大小:985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 cover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建立: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 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开皇之治”)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 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个组成部分(四段)(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6.连接五条河流(五河)(自北向南):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长度及地位:全长 27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8.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雏形: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正式诞生: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2.灭亡: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将杀死,隋亡。 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直接原因: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各地反隋队伍。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二、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统治的影响: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 开元盛世 唐玄宗,年号“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 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还兴修水利工程。 曲辕犁 筒车 手工业方面: 纺织业品种多,其中蜀锦闻名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商业方面: :唐朝都城长安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城内出现了市(商业区,有东市西市)和坊(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反击突厥: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