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聆听老师弹唱的古曲《秋风辞》,想一想这首曲子给你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它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2.用诗作为歌词,用古琴来伴奏的歌曲,这种艺术形式是什么?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 、音乐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配唱的一首琴歌。原诗中有渭城(今陕西渭水)、阳关(今玉门关)两个地名,又叫《渭城曲》和《阳关曲》,又因在唐宋时期用一个曲调做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本单元是选取了“三叠”当中的第一叠,方便大家演唱学习。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产生于唐代。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阳关三叠 思考:演唱形式?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范唱 用科尔文手势感知模唱五声调式音符: 一为散音,也叫空弦音,即仅以右手弹弦所发的全弦振动音,深沉、浑厚,宏如巨钟,也称“地声”。 二为按音,包含走手音(左手滑音),即右手弹弦,左手同时按弦或按着弦滑动所发的声音,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轻脆纤细,也称“人声”。 三为泛音,即左手对准徽位,轻触琴弦但 不按下去,而右手在同时弹同一所按弦时所发出的如天籁般空灵的声音,高音区清润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也称“天声”。 古琴的音色特点 请注意音色的控制、情绪的变化和合唱的音准。 唱出推动的层次,两个历苦辛的强弱注意。 注意结尾渐慢 、渐弱的处理,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轻吟:尘、新、酒、人等 叹唱:浥、青、一、无等 轻吟和叹唱的处理 ? 思考: 在王维原诗的基础上进行了怎样的延伸? 中的这种延伸在音乐情绪上引起了怎样的变化? 歌曲前半部是原诗,后半部是后人加的长短句歌词。 原诗音乐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委婉质朴、柔美抒情。后半部分有八度大跳音程、切分节奏的使用,使音乐起伏跌宕、富于变化,表现了激昂难平的情绪。整首歌曲古朴深沉,略带伤感的旋律,将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歌词 歌曲 歌词: 旋律: 节奏: 唱法: 因节奏受诗词节律制约,唱起来像吟诗一样。强调每一个字的韵味,每一句的最后要拖一点腔。在音色上模仿古琴的音色。 旋律动向和诗歌的语调倾向一致,旋律服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 受诗词节律的制约 诗词为主,先有词后有乐 琴歌的音乐特点(分组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