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 版本 上海教育-出卷网- 所属 单元 有趣的彩墨画 课题 名称 第三课 有趣的池塘 学习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有趣的池塘》是上海教育-出卷网-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有趣的彩墨画”主题单元下第三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与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进名作”的学习内容属于同一类型,着重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最基本的笔墨技法的探究和尝试表现。但《有趣的彩墨画》单元则是在前期笔墨探究和尝试表现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侧重于运用水墨和色彩有机溶合来表现景物,培养学生用彩墨画景物的笔墨能力。本单元一共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第一课《彩墨瓶花》主要学会运用水墨和色彩表现有高低、疏密,墨色浓淡变化的瓶花;第二课《游动的鱼》主要学会运用中锋、侧锋表现鱼游动的不同姿态,同时初步学会对画面进行大小、聚散的布局安排;第三课《有趣的池塘》主要学会运用对比原理进行墨线与墨块等的组合布局,用池中的小动物来增添彩墨池塘的动态情趣。 《有趣的池塘》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其教学要求不仅只在于巩固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更需要在前一课对布局的理解上,运用对比原理进行墨线与墨块等的组合布局练习。一方面提高笔墨技法,加强学生对彩墨画用笔(主要是中、侧锋)、用墨(墨与水的调和)、用色(墨与色的调和)的熟练运用和对画面布局的理解和安排;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感知彩墨画带来的独特美感,体会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活力和情趣,感悟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中国画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中国画工具的基本性能,掌握了一定的笔墨技法,探究了有浓淡、大小变化以及排列组合有墨点组成的画面效果,探究了用中、侧锋来表现有粗细、浓淡变化的墨线的画面效果,探究了用笔的轻重、快慢所产生的墨色变化,以及由墨点和墨线组合的画面效果,探究了对作品水墨变化效果的选择性裁切,体验了一定的审美判断。 本学期在《有趣的彩墨画》单元中,学生将探究墨与色溶合的笔墨效果,探究大小、聚散以及墨块与墨线等的组合布局,体验一定的审美判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笔、墨、色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彩墨画的交融之美,体验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池塘的风景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科书中已学过《荷叶圆圆》一课,知道了池塘里有圆圆的荷叶,上面有小水珠、小蜻蜓和小青蛙等小景物;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科书中已学过《荷花》一课,知道了荷花池里各种姿态的荷花和游动的小鱼。这些已有对池塘和荷的认识有助于本课的教学和学生习作练习。 教学目标 课程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用对比原理进行画面布局的方法,掌握用中侧锋表现浓淡干湿的墨与色的变化,初步探索在画面中运用对比原理进行墨线与墨块等的组合布局。 过程与方法:在诗画赏析、互动示范和创作体验的过程中,分析演示荷的花、茎、叶等的笔墨表现以及布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主动观察自然的意识,感受大自然的情趣;感受彩墨艺术表达生活的情趣与美感,激发运用中国画的手法来表现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 “荷”造型的笔墨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原理进行墨线与墨块等的组合布局 教学策略 《有趣的池塘》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源于中国画的意境美,因此课堂创设了“诗与画”的情境。 本课针对教学目标,从创设情境开始,围绕着“诗与画”展开教学设计。借古诗《小池》的视频欣赏,让师生一同进入有趣的池塘中;借“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为池塘的画面添加景物构成意境美;借“名作赏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并借鉴艺术大师的艺术表现语言形式;借“师生互动示范———墨之添画游戏”环节,明确本课练习对画面布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