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40019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课件+教案 (16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521575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综合,探究,郑和,西洋,哥伦布,航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价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两者航海的规模、路线,能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能阐述哥伦布航海和郑和航海的目的、影响。?通过不同身份分析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影响,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通过比较两者航海的影响,提高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体会到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曾经处于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感受中西不同的文明间的交往手段,树立热爱和平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 两者航海的影响? 难点:难点: 辩证分析两者航海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解读课题介绍郑和和哥伦布;解释西洋的概念: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活动环节 一、概况 (一)航海规模对———装备阅读教材P52页、P53页图6-31、P42页第1段及以下材料,填写表格(注意:结论注意要进行横向对比和论从史出)。 图片介绍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船只大小和数量上的区别。 (二)航海规模对———路线、范围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路线图的对比比较三个方面的问题:出发地;经过地区;最远到达结论:郑和下西洋路线更长,范围更广。二、原因(动机/目的)资料一: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资料二:从永乐元年到永乐二十年,包括日本、朝鲜、锡兰等超过50个国家,都向中国提出了贸易要求。资料三:“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资料四: 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给了他“寻找大陆的岛屿的权利”,并答应了他的条件:第一,在新“发现”的土地上他和“他的后嗣成为海洋司令、总督和行省长官”第二,哥伦布可以得到这些地区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和其他一切财物的1/10,完全免税。第三,哥伦布有权对开往新领地的一切船只投资、控股、分红等。 ———《世界史·近代史编》学法指导:1.阅读材料,划出关键词句2.归纳整理。小结: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有: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通过贸易,互通有无(政治军事)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有: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掠夺土地,进行殖民(经济利益) 三、影响/评价 郑和下西洋资料一: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活动中,只出现过自卫性质的三次短暂战事,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郑和船队到达的地区,至今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传播中华文明先驱的敬意。资料二:郑和在航海中带去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等货物,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资料三:“厚来薄往”,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库藏为虚”,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结合上述材料和观点,尝试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作出自己的评价学法指导:1.阅读材料,划出关键词句2.归纳整理。3.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一分为二小结:1.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2.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知识拓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