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51421

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3课 风光无限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29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3课,风光无限
  • cover
《风光无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地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长效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文化自信心。 难点:以水墨画的语言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诗词意向。 课前准备 1.搜集祖国风光图片,制作《风光短片》,配乐欣赏。在PowerPoint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好水墨画春、夏、秋、冬四季范图 3.要求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以写景为主。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欣赏法、示范法、联想法。启发学生联想,经历创作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金三年的学习,对水墨画技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古诗词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郭相互出题、相互看画猜诗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馈 导入 1.播放自制《风光短片》。师朗诵。 2.提问:“你知道哪些祖国的名山大川呢?能不能把印象最深刻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3.让生用诗词形容介绍的风景。 4.引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出示课题。 欣赏配乐图片,思考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山水风光,用诗词简单介绍最喜欢的山水风光。 1.通过对《风光短片》的观赏引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思考描写山水的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诗画结合为下一步的诗配画大好基础。 本段教学导入比较成功,孩子们对祖国的山水和传统文化有极大的自豪感。 学习新知 一、 学 习 中 国 山 水 画 1.学习教材中的关仝《秋山晚翠图》。引导学生分析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秋天”? 2.详解构图和中国画中“留白”技法的作用,表现天、水、云雾等,增加空间感。 3.请学生为《秋山晚翠图》配上诗句。 4.学习教材中的周臣《春山游骑图》,请学生分析作品,重点了解如何表达春天。 5.请学生为《春山游骑图》配上合适的诗句。 6.学习教材中的白雪石《烟雨漓江》。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并配上古诗。 1.赏析《秋山晚翠图》、《春山游骑图》、《烟雨漓江》,体会水墨山水画的魅力。 2.分析作者如何表现季节、景物特点,用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构图、留白等绘画技巧。 3.尝试为三幅作品分别配上适合的诗句,为后续的诗配画学习做铺垫。 1.通过欣赏范画感受美好的山水景色,体会如何在画中表达季节、地方特色。 2.通过为画配上古诗,学习从绘画中寻找画和诗句的联系,加深诗画印象,感受景色之美、绘画之美和诗词之美。 大部分学生均能通过绘画和诗词的联系感受到传统绘画的魅力,但本阶段开展为古画配诗词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有一定要求。 二、 教 师 示 范 为 古 诗 配 画。 1.看画猜诗。 (教师准备好春、夏、秋、冬四季水墨画,请学生猜一猜表现的是哪些诗句) 2.示范为《咏柳》诗配画 复习水墨画中“干、湿、浓、淡”变化的知识点。 在示范绘画的过程中,强调基础技法、树和石的生长规律等,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思考并学习。 分析在不同的时间,柳树树叶的不同颜色。初春可用星星点点的嫩绿点染,仲夏可用深绿大面积皴染。 上色时和学生一起回忆中国画调色知识。 3.分析《春晓》的两幅诗配画 请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配画,说说喜欢的原因。 1.欣赏教师范画:春、夏、秋、冬四季水墨画,联系自己学过的古诗词,猜一猜每幅画表达的是哪一首诗的内容? 2.学习为《咏柳》诗配画,复习“干、湿、浓、淡”的水墨画技法。 3.欣赏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