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60700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教学反思

日期:2025-05-23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1次 大小:1308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下册,道德,法治,4课,买东西的学问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教学反思 当前,儿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消费活动之中。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小卖部时常都有 学生光顾;在家里,儿童向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购物要求;在商场里的运动柜台、玩具 柜台和电子产品柜台前,都不乏儿童的身影……在这些消费活动中,儿童既表现出较强 的消费欲望,又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而容易成 为消费中的弱势群体。因此,本课设定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 社区生活”第4条“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 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了解消费者 权益保护”。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社会常识、生活技能和群体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 社会生活和承担社会角色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消费活动是儿 童社会化的重要渠道。通过消费活动,儿童了解和认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标准、行 为规范等,对于他们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引导学生掌握购物的常识和技巧,学习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在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经验。虽然大多数四年级学生有过与父母长辈一起出入人商场莱市场、超市等场所的经历,目睹或参与过消费活动,但是很少作为独立的消费主体进行自主消费。对此,可以建议学生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进行一次单独购物,也可以建议学生和家长一起购物,让学生观察大人是怎么购物的,问一问他们选择的依据。可以让学生采访家人,请父母介绍一次或几次典型的成功或失败的网购,与父母一起分析原因和总结经验,再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课前让学生和父母一同逛街,购买一件自己需要的物品,让学生带着“战利品”在课上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同大家一起讨论购物的经验或教训。结合这些实例,学生通过观察、采访和讨论等方式,从“不在场”转为“在场”,可以真切地感受和体验购物过程,明白如何通过消费行为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懂得合理的消费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便利。 让学生认识到消费者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他们的维权意识。对于本课难点,教师可以用以事明理、以具体解释抽象的方式开展教学,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文,以提升他们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消费者拥有哪些基本的合法权益,知道消费者合法权益被境和现实需求中渗透法治教育。 可以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创设一个完整的购物情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为班级活动购物”的情境中———闯关”。对于每一个“关卡”,设置相应的问题。例如,“这么多零食,买哪一种包装的呢?”“是买便宜的,还是买贵的呢?”“在网购时如何做到“货比三家’呢?”“发票是否可以随着包装一起扔掉呢?”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战”过程中掌握买东西的学问,包括认识包装、看标签、了解商品信息、掌握购物的小窍门、认识发票的功能等。 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调动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生活经验。可以布置学生课 前做一些观察活动,或进行一些小调查、小采访。比如,观察或请教家人在购物时怎样 与营业员交谈;采访营业员,了解消费者购物时的不文明、不礼貌行为;请教家人或亲 友,如果购物遇到纠纷,应该怎么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些“鲜活”的生活经验 有效地弥补了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也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模拟情境,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