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洲、大洋洲之旅》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美洲、大洋洲之旅 科目 美术 类别 综合 探索 年级 六年级 学习者分析 本级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校园美术学习,能乐于观察和关注生命世界的运动形态、空间、肌理、质感特征与变化之美,有了解与感受多种艺术媒材表现的兴趣,重视友情,乐于与伙伴分享合作,有自主表现生活的热情,但美术与身边事物相联系的活动能力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对教材中的作品 (建筑、雕塑、壁画、自然景观)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b.了解教材中柱形雕刻作品的造型特点和装饰方法,能用这种程序制作一件简单的柱形装饰小品; c.采用构思、收集材料、编辑、剪贴、描绘等方法制作旅游小册子。 2、过程与方法: 欣赏美洲、大洋洲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与表述,认识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美洲、大洋洲文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对不同文化艺术进行欣赏,理解和感受艺术的文化价值,从而更加珍惜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欣赏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著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2、教学难点: 从文化遗迹到自然景观,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教学资源 表现美洲、大洋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课前准备 a.橡皮泥纸黏土、小木棍、彩色颜料等。 b.图片、手工用具、小刀、剪刀、胶水、卡纸、粘合物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1 一、课堂导入 表演导入:一个印第安人在追赶着一只长着巨大双角的北美黑尾鹿。(音效:印第安人围捕狩猎时的呼叫) 1、故事导入: 我是印第安人“玛雅”,我住在茂密的森林里的一个神秘部落,我们很早就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我们拥有精确的天文历法,发明的象形文字至今现代人类还不能破译,我们还建了数不清的金字塔,可是在大约几百年前,我们的文明却像谜一样消逝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吗?现在我带你们回到我们古老的玛雅文明,一起进行探险之旅好吗? 2、图片显示:墨西哥著名的古城建筑、雕塑、象形文字。 3、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看的感受。 想一想: a.玛雅文化和中华文化有什么不同? b.玛雅的美术作品为什么使人感到神秘、震慑? 1、学生看表演听故事展开想象。 2、以看表演听故事导人营造玛雅文明的神秘性。 3、观看欣赏图片,感受其民族特色。 4、结合视觉材料进行简单的感觉描述,初步获得对本课程的了解。 教学活动2 1、指出玛雅文明发生在中美洲,不是非洲。而且玛雅文明还有很多与其他文明不一样的地方:在大森林里居住,周围没有河流…。 2、出示埃及金字塔和墨西哥帕伦克古城的金字塔图片,分析、比较造型上的区别。 ●埃及金字塔一一侧面为三角形、尖顶、方锥体。 ●帕伦克古城的金字———侧面为梯形、平顶,顶部还建有庙宇。 3、展示美洲、大洋洲的雕刻作品,学习其造型与装饰手法。 知识要点:柱形雕刻、四个面都有雕刻的内容、纹样丰富、装饰性强。 技能要点:具体分析教材中的《石柱雕刻》和《羽蛇神》的羽赏评述纹图案。 相同点:具有浅浮雕性质,不楼空。 不同点:《石柱雕刻》采用 "阳刻"手法,《羽蛇神》采用“阴刻”手法。 4、教师用纸粘土材料示范“泥塑”技法。 5、继续进行 “探秘之旅”。 展示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和乌卢鲁国家公园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6、设置问题:如果你是旅行社负责人,需要制作一本小册子向观众介绍刚才看到的景色,应该怎么做? 8·学习设计制作旅游小册子的步骤: ●构思、收集材料、编辑、剪贴、描绘、装订成册。 9·展示往届学生制作的作品。 10·布置下一节课的课堂活动,提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来表现。 ●用合适的材料塑一件柱形装饰小品。 ●以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