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8770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三 论证分析题的解答 考点解读+强化训练(含答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0次 大小:43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强化训练,二轮,语文,高考,2021届,答案
  • cover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案 第三节 论证分析题的解答 【复习指导】 一、考点解读 论证分析题作为近年全国卷热点题型,直接体现论述类文本中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考查考生对文本三要素的把握能力和对文本说理逻辑的把握能力。通过对该题型选项的深入解读,弄清命题角度,厘清论证关系,再按照“审选项,抓关键———找原文,定题源———细读文,寻规律———抓依据,辨正误”的解题流程全面突破。 二、知识储备 1.论证关系 (1)句与句之间的关系:①因果关系,代表关键词:因为、所以、因此等。②前提、条件关系,代表关键词:只要、就可以、才能等。③并列关系,代表关键词:同时、又……又……等。④选择关系,代表关键词:还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等。⑤递进关系,代表关键词:不仅……而且、不但……还……等。⑥转折关系,代表关键词:但是、可是、却、然而、虽然……但是……等。⑦假设关系,代表关键词:如果、假如、要是、如果……那么……等。 (2)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①相承关系,包括承接关系,递进关系。由观点到分析是相承或层层递进的,也有可能段落之间是相承或层层递进的。②相并关系,包括并列关系,对照关系。文章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③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2.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 (2)道理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 (3)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 (5)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可以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6)类比论证: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三、考查方向 1.分析论证前提或旨归。“前提”就是指如果这个条件存在,那么论点就成立;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论点将不成立。“旨归”就是主旨,论证的目的。论证前提或旨归就是作者提出论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写这篇论述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概括论证内容。论证内容就是文本的文意,概括论证内容就是选项涉及某个段落或整篇文本内容时,考生要会概括,这一角度考查的是考生的概括能力。 3.把握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就是命题者在命置选项时从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命题,并且以上有关论证方法的关键词会在选项中出现。 4.梳理论证结构。论证立场是指作者认识和处理文本中所论述的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也就是站在谁的位置上论述的问题并持有的观点,是站在个人、社会角度,还是站在国家、民族角度;是站在过去的角度、现在的角度,还是未来的角度。 5.揣摩论证立场。论证的逻辑层次,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作者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讲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因果、假设、条件、递进、转折、目的等;也讲究段落层次之间的相承(承接、递进)、相并(并列、对照)、相属(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文本的论证逻辑层次(论证结构)。 6.区分论据作用。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在具体运用论据的过程中,因为论证层次的不同,具体论据的作用也不同,这就是命题者重点关注的。一些考生只知道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但不会根据具体的论证层次来具体区分不同论据的作用。 【过关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