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8770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五 重要概念含义的筛选整合 考点解读+强化训练(含答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2次 大小:43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二轮,语文,高考,2021届,答案,强化训练
  • cover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案 第五节 重要概念含义的筛选整合 【复习指导】 一、考点解读 根据全国卷实用性文本阅读命题特点,客观选择题的考查一是侧重对文中概念的理解分析,二是侧重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整合和概括分析。前者要注重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依据文本信息对概念进行精准理解;后者要弄清设误方式,运用“比对法”理解分析。 二、常考题型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题型解读 重要概念指文中的重点讲述对象,理解重要概念主要考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选项对概念理解和分析的表述源自文本但又高于文本。对于这类题,要依据原文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逐个选项进行分析。 2.解题步骤 (1)审读选项,分清内涵和外延。逐项分析,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多为概念的属性、特征等,概念的外延一般为概念的类别。 (2)通读材料,锁定文中关键点。依据选项中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在通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锁定文中重要的信息点。 (3)细加分析,找出设错类型定答案。通过精准比对,找出命题人对概念的设错类型,细加分析,定出答案。一般说来,对概念内涵的考查涉及偷换概念、扩大或缩小概念范围、改变概念属性等设错角度;对概念外延的考查一般涉及误划类别等设错角度。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题型解读 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从应考的角度来说,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淘汰不相关的信息,挑选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从应考的角度看,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经过“筛选”之后,去粗存精,披沙拣金,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要求。 2.选项类型 (1)简单概括转述型选项。选项的相关表述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信息(原文中的信息较为集中),只是在表述上更简练或概括性更强,或部分文字有“区别”(增、删、变等)。解题时应找准选项和原文的对应信息,精心比对两者差异处是同义转换,还是异义转换。 (2)概括转述加推断型选项。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部分相关信息(原文中的信息较分散,往往跨段落或跨材料),但也有部分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对应语句,属于推断性信息。解题方法:①对于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的,与上面“简单概括转述型选项”一样,要仔细比对选项表述与原文信息是否一致;②对于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对应信息的推断性信息,要关注这部分信息是否有依据(或与原文观点一致),或者与选项中的其他信息是否存在恰当的逻辑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等)。 3.选项设误类型 (1)答非所问。选项表述与题干要求在关系上毫不相干。特别要注意,尽管选项表述完全符合原文内容,但并没有回答题干所要求探讨的问题,可以直接排除该项。 (2)以偏概全。选项表述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中某一部分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功用等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功用,即以部分代整体,以局部代全局。 (3)张冠李戴。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观点态度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 (4)夸大其词。命题者对原文中涉及的有关作用、效果、用途等信息,在选项表述时故意用语夸大,或加深程度,或夸大作用。 (5)混淆或然必然。命题人在设误时,故意把偶然出现的情况表述成经常出现的情况,把原文中尚不确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转述为肯定、必然的情况。 (6)混淆已然未然。命题人在设误时,故意在时间上对原文内容做了提前或滞后,即把未发生的事情(“未然”)判断为已发生的(“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实判断为未发生的。 (7)偷换概念。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等同于原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 技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