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89958

江西省赣州市2021年3月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77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西省,州市,2021年,3月,高三,年级
  • cover
江西省赣州市2021年3月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校博物馆和社会博物馆都具有教育功能,也都可成为学生受教育的资源。但高校博物馆有什么特殊性呢?它与社会博物馆存在哪些差异呢? 在博物馆展览方面,高校博物馆展览多根据各个学科特点进行组织,如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塞克勒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尽量按遗迹遗物的组合关系布展,如一座墓葬,社会上的博物馆采用选取其中一部分精美文物布展的展览方式,而高校博物馆的展览方式可提供完整的研究信息,也可根据高校教学需要去设计展览,如“陈寅恪的南北朝”展览,教师在组织学生研读陈寅恪先生关于南北朝著述的基础上,用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去组织展品,这样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学习,又能使学生知道哪些学术观点可反映在物质文化资料上,从而增强学生用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办法去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力。还可根据高校的考古科研成果去组织展览,结合展览举办研讨会和学术讲座,这样可加大展览的学术含量,也加这科研成果的社会推广。 高校博物馆不同于社会博物馆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肩负着提升学生对考古艺术理解、欣赏能力的责任。当前,中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时代变革过程国人寻求建立文化自信的诉求。但怎样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良性循环,还面临诸多瓶颈。突破瓶颈寻求发展,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正如学者哈里森所说:“遗产不能仅仅理解为对存留至今的古物进行被动地保护,它还是一种将物、场所与实践主动聚集起来的过程,并从中映照当下需要秉持的价值体系。” 高校博物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更好地进行探索,这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发起“源流运动”的初衷。“源流运动”的发起源于一场“如何把考古所得的知识体验带入日常生活、把古典美好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的讨论。“源”即面向古代,追本溯源;“流”即关注当今,面向未来。“源流运动”举办了“首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赛”,结合大赛,赛克勒博物馆举办了“看见桃花源———源流·首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赛成果展”。 在活动期间陆续推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考古与当代服装设计”“念念敦煌文创手作工坊”等活动,微信平台也推出了“一物”“观展”“创艺”“节气”等栏目。“源流运动”中的所有项目均由学生主导参与,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学科的认识,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得到历练。 人类历史二百多万年,从一柄石斧到现代城市,以设计改变命运,同时不忘追求美的情感。中国五千年,以这样的渴望创造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然而如今,它们却沉默于博物馆与荒野,成为往昔消退的标本。考古目的在于追本溯源,面向当下,而一切古代遗物,无不凝聚先人的设计理念和精神,因此,“源流运动”这个古代文化与当代设计的交流平台,让我们分享那些永不过时的美好,探寻真正融合传统与当代的设计,唤醒创造力,让传统美重回日常。 (摘编自杭侃《激发内心的创造力》(《人民日报》《博物馆“修复”人类记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墓葬陈列中,社会博物馆只选取部分文物布展,高校博物馆则按遗迹遗物的组合关系布展。 B. 将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