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桥梁里的框架》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做框式的桁架桥》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桥梁》中第14课的内容《做框架》实验。 二、教材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找拱形这一课,学生基本了解了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框架结构。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它的变形程度会不同,所承受力的大小的不同。通过在课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操作和思考、探究、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完整性,科学探究水平不高,需要教师指导或与同伴合作来完成。 四、设计思路: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兴趣的建造房屋、桥梁结构等建筑物开始引导,进行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结构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进行加固,发现斜杆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加固一个立体框架。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把“探究与制作”相结合,做出的框架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强调学生动手做,更强调动脑筋,思考怎么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引导学生用事实证据来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知道科学是讲证据的,逐渐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并利用三角形稳定性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的乐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及它在生活中的运用。 七、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框架。 八、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多媒体PPT图片,橡皮筋、筷子等。 学生分组:筷子(短的12根,长的4根)、橡皮筋若干等。 九.教学方法: 对比实验法 十、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游戏导入:两两同学玩手掌、大母指互抓游戏。(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鼓励他们在竞争中合作,从游戏中发现问题,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2、爱因斯坦名誉“发现一个问题比解一个问题重要”,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图片中发现问题。 3、展示2008奥运会举办场地我国北京鸟巢的图片,观察其结构特点。提问为什么要如此修建呢?它有什么优点吗? 4、展示埃菲尔铁塔图片,学生了解有关埃菲尔铁塔的故事和它屹立不倒的秘密。(出示图片:框架桥、过山车,高架铁塔、各式框架桥等)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框架建筑物和讨论框架建筑物的坚固是否与框架的形状有关。 5、指导观察建筑特点,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在这样的建筑里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请学生找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 6、交流观察结果。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 (1)、分组合作:三角形、四边形框架。(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交流讨论:拉一拉,按一按,推一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不同。 小组小结:当力作用在三角形框架上,三角形框架的两边向外扩张,下面的水平杠起到拉力的作用,达到平衡。三角形框架的三根小棒相互牵制着,让它们谁也不能动,不像四边形框架,往下一压,其它点就移动了。 2、加固四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