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06836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非连文本主观题定点专练(2)论证方法 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504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届,专练,方法,论证,定点,高考
    非连文本专题复习 主观题(2)———论证方法 【常见设问方式】 材料一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请概括分析。(4分) 请从四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两处分析其论证方法,写清标号,简要作答。(4分)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4分) 材料三在说理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举例说明。(4分) 【常见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 2.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 3.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4、类比论证: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相同属性的两两类比,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与“宫妇”“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纳谏的必要性。 5.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6.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前六小段分别指出:“闭关主义”导致被枪炮打破大门;“送去主义”导致子孙后代只剩点残羹冷炙;“送来主义”使清醒的青年们都对洋货发生恐怖。第7段推出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样,因果论证的运用就显得文章逻辑性强,无可辩驳。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 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 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书院教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书院教育。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能知不能行,或按照刻板的教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