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012606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作业32:微生物的应用与传统发酵技术(含解析)

日期:2025-09-2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201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应用,解析,技术,发酵,传统
  • cover
高中生物专题分层作业 第32讲 微生物的应用与传统发酵技术 A组 基础题组 题组一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2020北京东城期末)已知某种细菌以CO2为唯一碳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推测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B.无机盐是该细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C.培养过程中碳源同时充当该细菌的能源物质 D.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氮源 答案 B 据“某种细菌以CO2为唯一碳源”,判定该细菌是自养型,但无法确定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A选项错误;微生物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无机碳源如CO2 ,不能作为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 2.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答案 B 培养基灭菌后再分装到培养皿中,A项错误;转换划线角度后要灼烧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进行划线,B项正确;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一般12 h和24 h后观察记录,C、D两项错误。 3.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观察菌落的特征可以用来进行菌种的鉴定 答案 B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以获得纯净的培养物,A正确;平板划线法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B错误;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种群数量是不同的,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在培养时能得到单菌落,C正确;观察菌落的特征可以用来进行菌种的鉴定,D正确。 4.(2020北京海淀期中)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答案 A 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利用了纤维素可以和刚果红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红色的平板上有纤维素分解菌时,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利用,从而在菌体周围形成透明圈,A选项错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B选项正确;在加入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中活下来的通常是具有抗生素抗性的细菌,C选项正确;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乳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D选项正确。 5.酸奶是牛奶经过乳酸菌(主要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成的。乳酸菌可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减轻某些人群的乳糖不耐受症状。请回答问题: (1)为鉴别市售酸奶中的菌种,应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       法,在    培养基上进行接种,观察所获单菌落的特征。还要对菌落中的菌种进行涂片,并用    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鉴定。? (2)实验前需要进行灭菌的是    。? a.培养基 b.培养皿 c.恒温培养箱 d.实验者的双手 e.酸奶 (3)某同学在配制平板时加入CaCO3,从而成功筛选出高效产生乳酸的菌株,其筛选依据的原理是               。? (4)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利用嗜热链球菌对抗生素的高敏感性,该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灭菌的滤纸圆片(直径8 mm),分别浸润在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