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038763

4.管弦乐曲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 课件(26ppt)

日期:2025-05-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366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管弦,乐曲,彼得,交响,童话,课件
  • cover
木管组 铜管组 弦乐组 打击乐组 木管组 长笛 双簧管 大管 铜 管 组 圆号 小号 大号 长号 弦乐组 打击乐 定音鼓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Sergeyevich·Prokofiev, 1891-1953)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普罗科菲耶夫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父亲是一个庄园管家,母亲会弹钢琴,他早年就显示出其音乐才华,三岁即随母亲学习钢琴。 五岁时,他就写出第一首钢琴小曲。六岁时,就创作了一首进行曲、一首圆舞曲和一首回旋曲。九岁时,他竟写出一部歌剧《巨人》。 作品简介 《彼得与狼》的作者是前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这是他创作晚期的作品。这个时期,他力求音乐语言大众化,创作上出现崭新的面貌。同年5月上演获得一致好评。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富有艺术魅力。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整个乐曲生动活泼,犹如在面前展开一幅生动的画。国家一级指挥范焘说:“《彼得与狼》是音乐大师普罗科菲耶夫为了让孩子了解交响乐而创作的,自诞生起70多年来,深受世界各地小听众们的喜爱,是交响乐的入门级经典、启发小朋友们音乐兴趣的最佳选择。” 故事情节 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角色性格和特点 长笛的高音区以它善于演奏快速华彩的音乐表现小鸟清脆婉转的鸣叫 由双簧管的扁哨发出的嗄嗄声可使人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同时在节奏上和音调上也形象地刻画了鸭子的蹒跚步伐 用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奏法描写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机警的神态 用大管所特有的浑厚又低粗的声音描写老爷爷的龙钟神态,以及在节奏音调上又着意刻画了老人喋喋不休地规劝孙儿和自言自语的形象 用三支圆号奏出浓重的和声效果,造成阴林可怕的狼嚎声,描写狼的出现和行动 用小提琴拉奏优美的旋律表现活泼、开朗、机智的少年彼得的形象 猎人的枪声是用定音鼓和大鼓的音响来代替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长笛与小提琴旋律的交替演奏,表达了小鸟与彼得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故事中,彼得与小鸟是一对好朋友。 在音乐作品中,这种以“固定乐器或固定乐段来表达某种音乐形象”的手法称为标题性音乐。人们能通过听辩乐器和乐段的不同来判断作品中角色的变化。 ? ——————演 要求 根据播放的人物音乐主题及旋律的特点,通过动作(一个动作或多个动作)、表情等将人物性格、特征大胆地表现出来。 参与方式 1.每位组员随着主题音乐即兴表演。 2.组长组织组员挑选最佳的演员。 活动目的 1.人人参与,组内选拔,扩大参与面,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2.鼓励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音乐主题及人物的特征。这是一个再熟悉的过程,也是为第三教学板块“表演”作铺垫。 一天清晨,彼得打开大门,蹦蹦跳跳地走进屋前的大牧场,好朋友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欢叫。由于彼得忘了关门,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看到彼得未关门高兴极了,想乘机进到牧场中的池塘里游个痛快。小鸟看见了鸭子,就飞到它旁边的草地上,鄙夷鸭子是不会飞的鸟。鸭子不甘示弱,讽刺小鸟不会游水,于是它们俩吵得不可开交,惹得说不过小鸟的鸭子嘎嘎地乱叫。 忽然,从草地里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