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48985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2《故都的秋》课件(49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0574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0-2021,PPT,49张,课件,故都的秋,单元
  • cover
一片落叶就是一个季节; 一点秋意就是一番心境; 一番心境就是一篇散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秋天来临之际,我们会感受到什么?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主要作品 小说: 《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出奔》 散文: 《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生,七岁入私塾,“九岁题诗四座惊”。1913赴日留学,1922回国。十年里受尽歧视、冷遇和屈辱,激起了他强烈而深沉的爱国热情。 “眼看到祖国的陆沉,身受到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思所感,所经历的一切,剔刮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夫主的少妇一样,毫无力气,毫无勇毅……” ———《忏余独白》 “中国呀中国,你快快强大起来吧!” ———《沉沦》 时代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识记字音 混混沌沌( ????)??潭柘寺(? ???) 槐树(??? ??)??? 鲈鱼( )????? 落蕊(????? ) 一椽破屋(?? ? ?)? 廿四桥(??? ? )??蟋蟀(? ?? )?? 嘶叫(??? ?)??? 房檩(???? ?) 平平仄仄(?? ??)??普陀寺(??? ?)?? 譬如(??? ??) 颓废(?? ??) dùn zhè huái ruǐ chuán niàn xī shuài sī lǐn zè tuó pì tuí Lú 破题 从标题看,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 秋 什么地方的秋? 故都 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 “故”有落寞沧桑之意,无比眷恋之情;“故都”更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 “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的旧都。 “故都”与“秋”所组合,既让人肃然感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 听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思路 开头:忆秋(总写,南北对比) 中间:绘秋(分写,议论提升) 结尾:恋秋(总写,南北对比) 颐和园 北海公园 天坛 故宫 潭柘寺 玉渊潭 郁达夫先生对故都的秋天是什么情感?用文本的语句回答。 喜爱。①“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②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③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秋味”是什么?故都的“秋味”可用文中哪些词来表述?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清、静”是北国之秋的客观实景,“悲凉”是人的主观情感的写照,流露出沉静、寡淡的心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