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10840

河北衡水一中2021届高三备考:晨读晚练(学习篇)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7次 大小:34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衡水,一中,2021届,高三,备考
  • cover
衡水一中高三备考:晨读晚练(学习篇) 模块一? 日积月累 一、易混词语/成语 1.法制·法治 (1)法制:名词,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 (2)法治:①名词,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②动词,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辨析】“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实际存在的,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而言,是对法制的完善和改造,只存在于民主制国家。 2.?反应·反映 (1)反应:①动词,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或变化。②动词,化学反应。③动词,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热核~。④名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 (2)反映:①动词,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美丽的白塔~在湖面上。②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这部小说~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③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他~的意见值得重视。④通常指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辨析】“反应”属于本能方面,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3.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1)阿谀奉承:动词,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2)趋炎附势: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辨析】都有巴结奉承之意。“阿谀”指用言语恭维别人,竭力向人讨好,强调讨好和溜须拍马。“趋炎附势”指奔走权门,强调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4.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1)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2)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辨析】“耳濡目染”多指被耳朵听到的以及眼睛看到的所影响,修饰的主体大多是人,往往指技能方面;“潜移默化”多指思想、精神在无形中被感染。修饰的主体大多是物或事,往往指性格、习惯。  二、文化常识(宗法常识)  1.丧服: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反映了血统亲疏的等级。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2.期功:亦称“朞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丧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 3.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 4.太庙:天子的祖庙。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五代史伶官传序》) 5.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意思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 6.五常:①即“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故又叫“大伦”。如:“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②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③指仁、义、礼、智、信。④五常之教,即“五教”,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7.七出: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即无子、淫浃、不事舅姑(即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遗弃。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