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64802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7张PPT)+4视频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717016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27张
    (课件网)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掌握明朝的对外关系———和平交流与反抗侵略; 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性质; 3、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 4、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增强爱国情感。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小名三保,明初入宫为宦官,又称三宝太监。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郑和 一 郑和下西洋 151.8米 24.5米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一、郑和下西洋 1、主要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基本概况: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达到范围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7次 最少60多艘,最多200多艘 首次就有27000多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范围 今索马里摩加迪沙 今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今越南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一、郑和下西洋 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的强盛 明朝时期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材料三: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郑和杰出的领导 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材料四: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 拓展2 材料二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测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渐丰富。 刘家港 占 城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天方 红 海 慢八撒 今肯尼亚蒙巴萨 今越南中南部 再走郑和路 邮票中的历史: 看看每张邮票各是哪里? 刘家港 占 城 天 方 非 洲 连一连! 用途:慷概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友好关系;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装载物品: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等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影响 积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消极: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 南洋纪念郑和的宝山寺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2、倭患严重原因: ①日本国内政局动荡加剧; ②明朝国力衰落,海防松弛; ③明朝海禁使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勾结。 3、危害: 4、抗倭力量: 戚继光 戚家军 沿海各地生命财产惨遭到重大破坏 阅读教材,夯实基础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体现了戚继光什么样的品质?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6、过程 台州九战九捷 进入、福建广东 倭患基本解除 二、戚继光抗倭 鸳鸯阵 二、戚继光抗倭 5、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