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64875

通用版主题班会《端午节》教学课件(36 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84023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通用,主题,班会,端午节,教学课件,PPT
  • cover
主题班会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 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 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 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 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 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 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 目录 一、端午节的来历 二、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三、端午节的诗词 四、端午节的当代演化 纪念伟大的诗人: 屈原 纪 念 屈 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 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 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 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 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 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 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 中,以驱蛟龙。 端午节的来历 纪 念 屈 原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 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 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 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 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端午节的来历 7 迎 涛 神 端午节的来历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 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 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 很广。 龙 的 节 日 端午节的来8 历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 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 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 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 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 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 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 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 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 习俗的遗迹。 9 恶 日 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 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 祭神、划龙舟、 吃粽子、挂菖蒲,这 些活动从古到今都没 有改变。 二、端午的传统习俗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 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 掉屈原的尸体。 划龙舟 划龙舟是屈原故里最大 的群众性集会,锣声一响 《招魂曲》一唱,随着"我 哥回”的声声呼唤,四乡八 里的人们便聚集到了西陵峡 两岸,用划龙舟这种最古老 最隆重的方式纪念屈原。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 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 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龙舟赛 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 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 糕投入江中,以祭祀 屈原,为恐鱼吃掉, 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 掷下,以后渐用粽叶 包米代替竹筒。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 秋时期,当时主要有 两种粽子用菰叶(茭 白叶)包黍米成牛角 状,称“角黍”;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称“筒粽”。到晋代, 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 性风俗,“仲夏端午, 烹鹜角黍”,这是西 晋周处所作《风土记》 一书中的明确记载。 当时包粽子的原 料除米外,还添加 中药材益智仁, 称“益智粽”。 粽子的由来 17 的制作方法 粽子成品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 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备注详情) 艾 虎 画 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 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 驱避毒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