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68533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重庆二诊)张良与范增:大智慧和小聪明(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1次 大小:213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考,智慧,范文,详解,附文,小聪明
  • cover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重庆二诊)张良与范增:大智慧和小聪明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二年的谈语文学习,我们在课本中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张良、范增、蔺相如、廉颇、苏武等,也认识了不少文学人物,如曹操、周瑜、林冲、鲁智深、王熙凤、杜十娘、祥林嫂、孔乙己等,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物,如奥楚蔑洛夫、保尔·柯察金、于勒、玛蒂尔德、别里科夫等,无论真实的还虚构的,都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请你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任意选取两个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副标题为“_____与_____之比较”的人物评论。横线上需填写的是你选取的人物名字。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命题方向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十二年的谈语文学习,我们在课本中认识了……”材料以“我们”的视角、口吻,引导学生回顾、调动阅读积累,对所学课文中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进行大盘点、大清仓,共罗列了22个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既然是出自课本中的人物,考生在评论人物时,必须结合课文,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性格特征。 2.典型任务的限制。典型任务有两个:一是必须要从备选的22个人物、形象中选取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不可另起炉灶。二是“遵命写作”(鲁迅语),就是完成副标题,正标题自拟。正副标题配合使用,并非穿靴戴帽,多此一举。一般说来,正标题完全可以驰骋才力,尽情展示,充分运用所学技巧拟题,有时不妨含蓄蕴藉一点;而副标题,要求直截了当,或点明文体,或揭示情境,或交代对象……总之,副标题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驱动任务和相关要求。文章文体限定为“人物评论”,考生应写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目的命意绝不在于将历史人物一较高下,或是对课文进行梳理,复习课文。而在于从经典作品中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现实人生。因此,评价人物时,应该淬炼出“大情大理”:揭示其普适性哲理和永恒的人性,能穿越时空,古为今用。本题价值判断还在于通过评论人物,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辨、观照现实、观照自我,汲取教益。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中的22个人物,可以自由组合,选择存在多样性;考生对任务进行比较分析的角度是自由的,对人物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的。立意空间很大,人人有话可说。选择有技巧,立意有高下。如何巧妙组合,使立意高远呢? 一是要巧妙选择最佳组合,两个人物要具有可比性,不能就是两段人物评论的拼接。可首先将22个人物分类组合,如刘邦和项羽、张良和范增、蔺相如和廉颇、祥林嫂和孔乙己、蔺相如和烛之武、于勒和孔乙己……分别是帝王系列、谋士系列、国士系列、小人物系列等。 二是可顺势立意。题目材料人物的出场顺序,大体上已经整合分类了,相邻的两个人物,本身就有某种“亲缘关系”,或出自同一篇课文,或是同一类人物,具有可比性,不妨就近组合。如刘邦、项羽,祥林搜、孔乙己…… 当然也可以跨界重组,所选人物往往看似“八竿子打不着”、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具有某种共性。22个人物,有历史脊梁、英雄人杰,选择这一类组合,可以发掘正能量。如爱国情怀、智慧谋略、气节忠义等;也有小人物和反面人物,意在通过揭示其劣根性,在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基础上认识自我,激浊扬清,严于解剖;当然也可以正反对比,激浊扬清。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一旦选定某两个人物,该如何展开呢?要结合所学课文,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阐发其精神品质。考生要就其一点,纵深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