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0594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课件+课时作业+综合检测共177份打包下载)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76193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2,综合,下载,打包,177份,检测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此为第一步:立论。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第二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以上两段是第三步:结承。对第二步所举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迭据”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第四步:迭据。本段的两个论据与第二步的论据构成迭加和层进关系,是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第五步:归纳全文。这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 简评:此文是运用“推迭式”结构的议论文。先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之后,通过引述,亮出观点,再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并对材料简要分析。其后,结合生活实际,第二次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迟来的忏悔 天色渐渐黑了,昏黄的灯光在抖动着。 方明拿着烟杆默默地瞪了瞪儿子,又看了看供桌上的父亲的灵位,无可奈何地叹息着。 儿子越吵越激动:“别人的衣服裤子都是名牌,而我,我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你叫我在学校里怎么坐,怎么抬得起头来。”他一脸激动,一脚就将旁边破旧的竹椅踹烂。妻子在一旁啜泣着。 终于,方明爆发出吼声:“不要吵了。”说完走到供桌前,拿开灵位,打开供桌上的一块木板,拿出来一个发黑的尼龙布袋,掏出皱巴巴的一团钱———那是卖了自家的耕牛为儿子交学费剩下的一点钱,交给了儿子,重重地“唉”了一声,然后喘着粗气一声不吭地回了自己的房间,妻子也边走边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