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3793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指导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53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
  • cover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引对联介绍江南三大名楼: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师:不读十遍不上课。读完《滕王阁序》,谁喜欢这篇文章啊?喜欢的请举手。 师:喜欢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喜欢的理由却未必全同。我想听听不喜欢的理由。 (看不懂、生字词太多、典故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力。 师:你觉得他写了什么? 生1:写了游玩滕王阁的过程。 生1:(悔)不是一篇“游记”,而是“序”。 师:“游记”与“序”有什么区别呢? 明确:游记主要是记叙、描写为主,而“序”主要以议论、抒情为主。《滕王阁序》还是有眼前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抒情、议论的成分很重。 师: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事———景———情。 师:六位同学说了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归纳起来看,大概三点:一是难以读懂;二是难以理解;三是难以共鸣。因为难而不喜欢,那我们就从“难”字入手,不如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看看《滕王阁序》是怎么成为文学经典的。刚才有同学说“事———景———情”这样的一个整体思路,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生7:写了:王勃,我们且不说他是十四岁还是二十六岁,总之他获了罪,连累到他的父亲也被贬官到偏僻的交趾,他前去探望他的父亲,途经洪洲,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的盛会,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内心非常的高兴,然而乐极生悲,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师:很好,很好地关注了首注。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投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这是一段评注,我们借助于评注能更深的切入文章。抓住都督阎公读此文的态度的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先是大怒;后来看到文章第一句,是不屑一顾的说“是亦老生常谈”;再后来到第二句是“沉吟不言”,陷入思考;等看到那句名句时,便“矍然而起”,已经深深地被文章折服了。从这个角度来把握文章的“气脉”。 师:请大家把“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句话划出来。为什么都督阎公会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是“老生常谈”呢? 生8:因为八个字就只讲了地点。 生8:阎公本来是想给自己女婿出风头的,却不想被王勃抢了风头。心中本来有气呢。 师:你倒是很注意抓住人的心理来推测。那为什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却又“沈吟不言”呢? 生9:这是一种宏阔气象。在天上是连接两个星宿,在地上是连接两座山。写地上时,连用六个动词(分、接、襟、带、控、引),拟人化,把一种登临高阁的恢宏胸怀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师:这里面的“襟”“带”是什么用法? 生:(杂)意动用法。以……为衣领,以……为衣带。 生10:如果说第一句没有什么新意的话,这两句一下子令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一下子体现出那种大气的恢宏的个性。 师:举例子说呢?最能够体现这种宏大气象的是什么? 生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物都是最大最美的,人都是最有才能也最多的。 师:这里面“雾”“星”是什么用法? 生:(杂)名词做状语,像雾,像星星(一样多)。 师:写人时,写这些“俊采星驰”分别写了哪些人?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