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3958

古诗三首》合集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21906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三首,合集
    (课件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停 顿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朗 读 注 释(1)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注 释(2)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5、唯:只 。天际流:流向天边。 读懂 诗意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赏 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叙事) 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 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友人离去 抒情———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再 次 感 受(课件网)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王维———诗佛” 1、字词 2、音顿 3、感情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赏 析 1、找出离别的情景 前两句(春天) 写景 情景交融 2、诗人送别的方式 劝酒送别 叙 事 别情深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再 诗人劝酒一次又一次 喝下许多杯酒。 元二此次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作业:背诵(课件网)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白居易 (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guī (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zhěn】 合称“元白”。 人称———诗魔”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 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