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49695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六 信息类文本阅读(课件+习题 5份打包)广东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9293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届,阅读,广东,打包,5份,习题
    (课件网) 专题六 信息类文本阅读 知识必备 巩固提高 解题策略 典例展示(课件网) 专题六 信息类文本阅读 36.5% 49.0% 47.3% 幼儿园入园难 ■口 基础教育阶段 优质教育资源过少 中 你最 你的择校问题 你 38,2% 觉 47.0%认 66.7% 关外地人员子 得东西部的教育差距为社会权力和财 注女就近入学教 教富分配不均 青两会调查 ■44.5% 育 572% 育 46.2% 当前教育领域的 学生“减负”不 公 城乡教育差距不 国家对教育 的投入不足 公 42.2% 32.2% 40.0% 择校 表高考自主招生 东西部地区 现 的差距明显 34.3% 在 415% 哪高考招生 些制度改革 此 原因是什 28.8% 哪名地高考分数差异是城乡二元结构 39.0% 方 36.0% 29.3% 题大学生就业难面不健全的加分制度么制度设计的偏额 巩固提高 解题策略 典例展示课时跟踪练6 一、(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6月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尚书·舜典》记载,上古时代舜就设置了一个管理山林川泽草木的官职叫虞,做这个官位的人叫伯益。到夏朝时,就有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道德倡导。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大文明形态:一是上百万年的原始文明,二是上万年的农业文明,三是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今天正在向第四文明形态过渡,即生态文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自然的一员,规律只能认识,不能违背。由此,国家出台了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追究终身责任,筑起一道壁垒森严的屏障。 制度是写在纸上的硬措施,道德则是刻在心中的软约束。生态文明社会所要倡导的生态道德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和道德范式,它不仅要求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要求人对自然环境的行为都要受到伦理评价,接受自我良心的审判。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是生态伦理学的命令性原则,不损害生命和自然界是生态伦理学的禁止性原则。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人是自然的主宰”这一工业文明理念仍然广为流传的背景下,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很难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因此,培养善德善行的生态美德,激发社会成员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和感恩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刘奇《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 材料二:针对如何认识我国各地域传统民俗现象、传统生态民俗,《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生态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陈红兵。 《中国环境报》:某些地区的人们嗜吃野味,说这是当地的传统民俗。请问传统民俗要背这个“锅”吗? 陈红兵:对于有些人将吃野味归因于传统民俗的说法,要提高警惕,以免其混淆视听。诚然,传统上,我国某些地区有嗜吃野生动物的不良风俗,比如广州人食性较杂,除了吃猪、牛、羊、鸡、鸭、鹅、鱼、虾等,还喜欢吃蛇、鼠、龟、猴等。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民俗中又存在众多饮食相关的禁忌,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如山东民间有蛇、黄鼠狼、狐狸报复心强的说法,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伤害这些动物。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均有对待动植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内容,教育人们善待动植物。 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民俗观念中存在的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迷信成分,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反思:一是禁忌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民众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和智慧,有利于我们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人自身可持续发展;二是民俗中迷信的说法虽不可取,但是它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对其他生命的敬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