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山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用和谐、优美的声音表现“唱一唱”中的《侗歌腔》。 2.认识倚音--并用明亮、悠扬的声音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表现小羊活泼可爱的形象。 3.合作学习, 用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二声部,发展合唱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用明亮、悠扬的声音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二声部合作。 教学难点: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二声部训练,表现羊儿吃饱后的自由。 教具准备: PPT课件、钢琴、表演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侗歌腔的魅力。 师:谈话导入(略) 师:播放《侗歌腔》,激发学习兴趣。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到侗族的山寨去感受侗族大歌和声的魅力吗? 生:积极踊跃地回答(愿意)。 发声练习: (1)1=G 2/4 ..6 - | .6 - | .6 - | .6 - ||(三声部发声练习) 0 0 0 | 1 - | 1 - | 1 - || (可自由延长) 0 0 | 0 0 | 3 - | 3 - || 师:分成三组模仿小山羊的声音来进行发声练习。 生:尽量做到各声部的和谐、统一。 (2)多媒体出示课本33页通过《侗歌腔》的唱一唱练习,训练学生合唱的循环呼吸。两个声部此起彼伏,相互映衬。时而平缓,时而激昂,生动地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间放牧的童趣和意境(要求男、女声部用稍慢、柔美的声音完成歌曲的和谐演唱。) 学习新课,感受歌曲。 1.简介侗族相关知识 2.初听歌曲 师:刚刚我们进行了优美的和声练习,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侗族民歌《小山羊》。 1.认识倚音 师:歌曲中出现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 师: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由标记在音符左上角的小音符表示,一般唱(奏)的轻巧、短促。 生:聆听、识记、感受并练习前倚音的唱法。 3.播放歌曲 设问:请听一听歌中唱了些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羊儿在青草地上愉快地奔跑,吃着青草,和它的主人一起玩耍。 师:你听的可真仔细,总结得也特别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小羊头饰。 4.复听歌曲 : 生随乐自由朗读歌词,感受歌曲节奏。 师引导生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生生合作。 5.视唱歌谱 师带领生视唱歌谱、用U母音轻声哼唱。 6.歌词学唱 (1)师引导学生自己填唱歌词。 (2)师对填唱不准的乐句或小节示范领唱随钢琴纠正。 (3)二声部师引领,生配合,卡节奏,分散难点,解决难点。 (4)注重声音的自由舒展。 7.加入歌词 全曲跟伴奏练唱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8.课堂音乐小知识检测 师:PPT课件出示 生:说出音乐名称 四、拓展延伸,?表现音乐。 师:侗族山寨传来了悠远的咩咩声,你们听到了吗?你还能听到其它的声音吗? 生:(略) 师:那么我们邀请小山羊和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好吗?你想在哪一句加入动物的叫声?在哪里加上动作?用哪种打击乐器来表现? 生:分小组讨论编排。 师:用你的歌声以及你的形体动作并加入打击乐器一起来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好吗? 生: 生自由展示,师也参与其中。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们的表现都很出色,继续加油!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音乐课的学习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