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03122

浙江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模拟精选汇编:经典阅读专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50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浙江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模拟
  • cover
经典阅读专题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1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8分) 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 21.“喟”的意思是_____,“喟然叹曰”表达了颜渊对孔子的_____之情。(2分) 22.结合材料,谈谈孔子以“文”“礼”育人的目标是什么。(6分) 21.叹 崇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根据后面的“叹”可知,“喟然”是感慨的样子,“喟”可解释为“叹、感叹”。根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可知,这是颜渊在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认为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太好,让自己对学习“欲罢不能”。 22.学习文献以达到博学,学习礼制以约束行为,最终成为博学循礼的君子,不会做出离经叛道之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根据材料一“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可知,孔子以“文”“礼”育人是想让人博学,并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根据材料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可知,成为博学循礼的君子后,就不会做出离经叛道之事。 参考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论语?子罕》)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论语?颜渊》)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2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8分)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万章问曰:)“何以谓之狂也?”(孟子)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孟子?尽心下》) 21.孔子说的“中行”指的是_____。孟子认为,狂者以古代贤人为榜样,而行为上却难以做到;而狷者指的是_____的人。(2分) 22.在与人交往问题上,孔子和孟子对狂者、狷者的态度有何异同?(6分) 2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 想要与不屑于干肮脏之事的人结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不得中行而与之”的意思是: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其中“中行”的意思是“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狷者有所不为也”的意思是:耿介的人不做坏事。其中“狷者”的意思是“性情耿介,不肯同流合污的人”。 22.同:他们都认为狂狷值得交往。 异:孔子将狂狷之人一视同仁;孟子认为狂者优于狷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狂狷值得交往,但孔子认为狂者与狷者各有所长,“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而孟子认为狂者优于狷者,“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参考译文: 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激进的人勇于进取,耿介的人不做坏事。” “为什么说他们是狂放的人呢?”孟子回答说:“他们志向远大,口气也大,总是说‘古时的人,古时的人’。可是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不能与所说的话相符狂放的人。如果又得不到的话,就想得到不屑去做有辱自身之事的人来交友,这种人就是狷介之人,这又次了一等。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3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8分) 材料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材料二: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