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2. 能在歌曲合唱部分关注声部的和谐、均衡和统一。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难点 用优美、和谐的和声音响表现作品的情感。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咱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生:因为这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师:地球上,一共有两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语言是有障碍的,而音乐没有,音乐是想通的,全世界通用的七个唱名:C D E F G A B。所以说,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这就是音乐的价值。奥地利的维尔纳被称为音乐之都。代表了世界音乐的最高水平。音乐对于一个孩子的效力,在一天之内是看不出什么。学习音乐的孩子和没有学习音乐的孩子在一个月内也看不出什么,同样三个月内也看不出什么。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一年,两年,十年甚至一辈子。音乐对于一个人的熏陶与感染就凸显出来。学习音乐的孩子,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是丰富的,品格变得更有教养。 2.竖笛吹奏彝族曲《凉山之最》。 3.发声练习 1=F 2/4 55 55|56 5|44 44 |45 4| 34 3 |23 2|13 53 |1—|| Lala lala lala la lala lala lala al alal al lala la lalal alal la 1=F 2/4 13 56|56 53|10 50 |1—|| Mi yo o 二、新歌学唱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新歌,请打开课本18、19页。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然后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歌曲,并试着唱谱并学着唱词。 课件出示教材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影响了好几代少先队员。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抒情的二部曲式合唱,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歌曲描绘了新中国的花朵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欢乐场景。从歌曲的第二部分开始,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用力划桨、奋勇前进的情景。最后,全曲在变化再现的乐声中结束。歌曲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全班同学齐读,为了解歌曲内容,结构,熟悉歌曲的旋律,以及体验歌曲情感。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这也是教学重点。 2. 能在歌曲合唱部分关注声部的和谐、均衡和统一。这也是教学难点。 回答:歌曲一共有几段?每段可分为几部分?(三段,二部曲式。) 回答:歌词当中出现了一个疑问句,请回答:“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设计意图。尝试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歌曲,并且知道学生自己哪里不会。然后老师再来指导。 3.听一听,唱一唱。 4 6 6 3 5 5 2 4 4 7 2 2 1 3 3 4 3 2 7 1 4.教师弹琴带唱歌谱(高声部) 5学生跟伴奏演唱高声部。 设计意图:在用钢琴带唱以后让学生跟伴奏唱一唱,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最后歌曲的完整演唱打下基础。 教师提醒学生用划桨的动作帮助学生解决歌曲后半拍起的难点。 6.学生唱高声部,教师加入低声部。 7.分别学唱髙、低声部的曲谱。 8.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练习合唱部分。 9.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情绪演唱歌曲?(明亮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幸福的表情。) 10.齐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学会歌曲以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从而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优美欢快的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同学们不仅会演唱,还感受到咱们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在祖国的怀抱下幸福地成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