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3323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说课][中华书局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3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中外,交流
  • cover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说 课 稿 一、内容: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二、授课性质: 新课。 三、说教材: 1、内容: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主要知识点:明朝对边疆的经营、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对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经营管理、戚继光抗击和平定中国沿海的倭患及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在亚非广大地区的影响,完成了古代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等内容。这些在确立我国疆域、反抗外来侵略和促进中外友好交往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历史教学参考》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目标: (1)基础知识:明朝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的措施、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 (2)能力培养:通过读图、析图,提高学生识图努力。 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戚继光、郑和等,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取胜原因的分析,认识他作为民族英雄保家卫国的历史功绩。 通过郑和远洋航海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等在世界的先进地位,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戚继光抗倭。2、郑和下西洋。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启发讨论、联系法、分组学习法等。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1 课时。 九、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长颈鹿图片、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提出问题:长颈鹿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我们为什么要发行纪念邮票纪念郑和下西洋?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个标题: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主要讲述明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因为不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学生只需要探究明白:明朝初年与蒙古族的关系如何?为经营蒙古采取了哪些措施?为经营东北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经营边疆这些措施有哪些作用?等基础问题即可,不需过多讲述。 第二和第三标题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讲授之前先把学生分成“郑和”组和“戚继光”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 探究:“郑和”组的同学阅读郑和下西洋这一部分,总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概况、意义等内容,并推举一名“郑和”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戚继光”组的同学阅读戚继光抗倭这一部分,找出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同样也要推举出一名“戚继光”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大屏幕展示郑和像: 请“郑和”代表展示探究结果(学生发言):目的是明成祖为了加强明朝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派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7次下西洋,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同组的可以补充)。 大屏幕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 教师讲解:在郑和这七次航海中,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8丈,反映出我国造船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探讨一下“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大屏幕展示)明朝国力强盛,能够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原因);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郑和个人的才识和胆略等。 教师引导:郑和的远航船队,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现在我们就一日梦回千里,去体会一下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地方。大屏幕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教师小结:郑和作为世界远航史上第一人,不畏艰难险阻,将毕生献给了航海事业,作为一个宦官,他的名字在亚非许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