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65218

2021届高考语文 最是风流袁隆平 课件(59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4424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届,高考,语文,风流,袁隆平,课件
  • cover
最是风流袁隆平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 当中午网传该消息时,人民日报、澎湃新闻还一度辟谣。很多网民纷纷谴责传播假消息的CGTN。紧接着,CGTN道歉。 到了下午,但据湖南日报下午最新报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确认了这一消息。 而就在前不久的5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袁隆平杂交水稻团队再创亩产1004.83公斤佳绩。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于14亿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千钧之重,其意义不言而喻。 网友缅怀 来自微博、知乎、朋友圈最刷屏的评论留言 袁老是看着我们吃完中饭才走的! 功在社稷,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新华社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 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 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人民日报 经历三年苦日子的人,更懂得袁隆平的伟大。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像袁隆平这样的人,他们可能真的是被普罗米修斯盗下来的火种,他们存在,便是人间的一道光,驱散了黑暗。 节约每一粒粮食,就是对袁老最好的纪念和哀悼! 袁隆平和妈妈在天堂重聚了。 他曾写信给妈妈:“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人物简介 致敬共和国脊梁 缅怀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致敬共和国脊梁 缅怀袁隆平院士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相继完成。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对这一世纪问题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当记者问他会不会害怕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他坚定回答,“不可能了!” 在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曾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袁隆平这一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爱。2013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