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45290

【新教材】虞美人 课件+朗诵音频—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0张PPT)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0次 大小:1066584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张,上册,必修,统编,语文,高一
    (课件网) 虞 美 人 李 煜 词又称“曲词”“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词按照字数分为三类: ⑴小令(58字以内); ⑵中调(59—90字); ⑶长调(91字以上)。 词的常识 虞美人 1、美人: 垓下自刎的虞姬。 2、名花:虞姬血染之地所长出的花。 3、词牌:后人钦佩虞姬节烈可嘉所创制的词曲。 词牌简介 词帝李煜 李煜,937年七月初七出生,978年七月初七去世,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被誉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961年在金陵即位,世称李后主。975年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李煜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对婉约派影响很大;后期词风格凄凉悲壮,对豪放派影响深远。 978年七月七日晚上,李煜于其所拘小楼举办生日宴,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宋太宗(赵光义)知道此事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于是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朗读 演唱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暗示词人站在楼上遥望东边的故国已是多次了,写出了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语句形象而生动,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之长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愁之形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之重量) 类似诗句 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主要艺术手法:两相对比,隔句呼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两相对比,隔句呼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主要艺术手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主要艺术手法:设问,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