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 结论,并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震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 结论,并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震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22.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目标 1.描述水循环的过程,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循环。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说出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形式。 3.能举例说出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正确地认识水循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能树立科学使用水资源的观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描述水在地球上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循环的过程。 难点:树立科学使用水资源的观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各种水循环的图片、视频等。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大自然中,小水滴不停地进行着旅行,并以不同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你留意过小水滴的踪迹吗? 2.视频演示“水滴人”。 3.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水滴起去" 旅行”,探索水循环的奥秘。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请同学们思考并交流:大自然中的小水滴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 1.视频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演示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以及它们各种形态之间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图,思考情境图中各箭头分别代表的含义,尝试独立描述小水滴在海面、在陆地、海陆间的具体循环。 3.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结果用路线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4.教师请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小水滴的“旅行”路线。 5.师生总结得出结论: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二)交流水循环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中蕴含的内容及启示,说出与水循环对人类生活会产生哪些好与坏的影响。 2.学生列举生活中更多的水循环现象。 3.教师展示水循环影响人们生活的相关资料。 4.师生总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对人们生产、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水循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 1.小组共同协商,水既然能变成水蒸气飞到天上,又能凝结成雨或雪落到地上,总量没有减少,为什么还要节约呢? 2.小组汇报,老师总结。 3.老师播放视频:“水资源在世界的分布”。 4.视频演示水资源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拓展活动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水循环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课下,请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继续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将自感兴趣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 22.小水滴的旅行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网) 22.小水滴的旅行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五﹒四学制) 新知导入 大自然中,小水滴不停地进行着旅行,并以不同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你留意过小水滴的踪迹吗? 新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