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87877

1 沁园春·长沙(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430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沁园春,长沙,教案,高中,语文,人教
  • cover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分析课文,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 2.学习从语言、意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3.感受并领悟毛泽东其人其诗的领袖情怀和艺术魅力,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青春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梦想,拥抱未来。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典诗词的格式,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刚劲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分析、探究与联想、想象等方法,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 审美鉴赏与创造: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思想艺术魅力,理解词中意象,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诗言志”的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增强文化自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不断增强中囯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的体悟。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一种前无古人、豪迈雄浑的大美意象。今天我们举行诗歌朗诵会,朗诵毛泽东名篇《沁园春·长沙》,在心悟口诵中回望过去,缅怀伟人。 二、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这一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革命领导权又成了党内外斗争的焦点。国民党右派想篡夺领导权,排挤共产党。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者陈独秀、张国焘主张放弃革命领导权。解决革命领导权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这年秋天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写了这首沉郁豪迈的词。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反对党八股》等。 四、题目解读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词牌名还有“念奴娇”、“菩萨蛮”等。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上片:描绘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是这首词的词眼; 下片:回忆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并在结尾三句,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六、全文分析 1.朗读上片,想想上片词义可分为几层? 明确: 三层: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第二层———展示湘江秋景图, 第三层———提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 2.诗歌因为韵律的需要,语言有跳跃性,有时还有语序到装和成分省略现象,如上片的开头三句,就得用想象按现代语序重新加以整合。怎样整合?其中哪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明确: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独立寒秋”一句写出了作者虽处险境却毫无畏惧,坦荡从容的精神风貌。 3.第四句的“看”字,一直管到哪里?与《沁园春·雪》中哪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