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93808

“印象主义绘画审美情趣”教学案例

日期:2024-04-29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5224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印象主义,绘画,审美,情趣,教学案例
  • cover
▲ 新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 “印象主义绘画的审美情趣”教学案例 觉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网络资料 学生:油画棒、彩色铅笔、2B 铅笔、素描纸 教学过程 一、走近印象主义 (一)对比传统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 教师以启发谈话法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传统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1.《小提琴和葡萄》2.《薰衣草之雾》3.《拾穗》4.《夜巡》5.《奥松维尔伯爵夫人》6.《即兴之作 26》,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区分:3、4、 5 是传统艺术作品;1、2、6 是现代主义艺术作品。 (二)分析传统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的转变,引出 主题 二、了解印象主义 (一)探究艺术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师导语:印象主义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19 世纪法国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板书:艺术特点) 原因一:新审美的需求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向前冲锋的阿拉伯骑兵》《奥南的葬礼》,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艺术大师在求真写实方面已经达到顶峰。 艺术家迫切地需要寻找到新的审美风尚,所以,印象主义摒弃了传统绘画的内容情节,开始强调绘画语言 (幻灯片出示图 2)。因而,印象主义呈现出的第一个艺术特点: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教师板书:审美功能)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的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教材中展示了 19 世纪 60 年代在法国出现的印象主义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印象主义突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技巧,由此影响到整个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 最终导致现代艺术的产生。 本课“学习任务一”是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的起点, 这部分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习重在让学生深度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第二课时学习后印象主义如何在此基础上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两课时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本案例是针对第一课时印象主义绘画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美术课上已涉及印象主义的初步学习,但缺乏对印象主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  地对印象主义绘画进行比较性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形成原因、发展历程,具备分析图像的审美能力。通过对典型作品用“四步法”进行赏析, 深度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 通过开展具有综合体验的美术鉴赏活动,将创意绘画、设计构想等实践体验纳入探寻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之中,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 提升学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从而培养积极的审美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印象主义的形成原因、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难点:深度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鉴赏活动。 美术语言:印象主义、审美功能、光与色、瞬间视 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传统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 教师指出:传统艺术根本的特征是求真写实,而现代主义艺术根本的特征是反对求真写实。 教师顺势引出本课课题: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不是瞬间完成的,中间有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就是印象主义(幻灯片出示图 1)。(教师板书课题:印象主义) ▲ 图 1 环节解读:对比传统与现代主义绘画的不同,让学生进入艺术发展脉络梳理的情境,从而使其了解这节课在艺术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图 2 原因二:照相机的发明 教师讲解分析:19 世纪照相机的发明是对传统艺术的严重挑战,使得艺术家把注意力放在捕捉瞬间视觉印象上,完全忽视对象的形和轮廓,把对象画得松散自由, 只追求色彩效果。所以,印象主义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