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 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步步深入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熟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 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比较标题,换成史论题目 这篇文章单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前面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过秦论》《六国论》两个标题上都有一个“论”字,这是史论文的标志,而且从这两个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文章的主旨,而本文虽是史论,但它是站在序文的角度命题的。 那么如果我们也站在史论的角度为本文更换一个标题,而且也要有一“论”字,还要能反映文章主旨,大家看要怎样改才好呢?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学生自读全文(讨论) 提示:庄宗论、后唐论、盛衰论、兴亡论。那么我们就把“兴亡论”确定为本文的新标题,它即简单又能反映文章论题。(板书新标题) 再读课文,找出观点句(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秦的兴,是由于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秦的灭,是由于帝王不施仁政;六国破灭,则在六国之君争相赂秦,它们的兴亡都正如本文所讲的“盛衰兴亡皆在于人事”,它们都可作为本文论点的典型例证,因此本文论点有着很强的普遍性。 然而本文选用的论据是什么呢?(后唐的兴与亡的史实) 四、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1. 请一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倾听. 2. 全体学生齐读开头“呜呼”两字,揣摩语气 答:“呜呼”这两个字,确定了全文的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