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课 现代陶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认识陶艺是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历史;赏析陶艺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1、初步掌握手捏成型、泥条成型的几种技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技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要求: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创作一到两件手制法作品。 教学重点:陶器的手制或泥条成型法和装饰法的实践。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对作品造型和捏塑手法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课件、陶艺作品数件,陶艺教材,陶泥及陶艺工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课题 1、组织教学,课题导入 2、了解陶艺的历史起源,欣赏陶艺作品 思考并回答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陶艺创作热情 二.讲授新课 1、演示课件:介绍陶艺创作的常用工具。 2、.演示课件:演示几种陶艺手制法 (1)演示手捏法:制作头像陶艺,手捏成型,细部修饰,挖空(必须)。例如创作一件卡通恐龙的手捏作品,首先手捏大的外型,再利用工具和湿抹布打磨光滑,同时注意细节的装饰,最后挖空。提问,为什么要挖空? 不挖空,烧制时会炸裂 (2)泥板成型法(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渔船的制作):在肌理布上,用手拍制成厚薄均匀的泥板,并留有一定厚度(约0.5厘米)。提问,为什么要规定一定的厚度 黏结,先把要黏结的部位用工具刮毛糙,再用毛笔刷上泥浆,最后把各面轻轻拼和,稍干燥。提问,为什么要先把黏结面挂毛糙,再刷泥浆进行黏结操作。 为同学们自己创作最后一件练习作品提供一次动手的机会。提问,为什么泥板的厚度不能太薄? (3)泥条成型法:(以制作圆形笔筒为例)先制作一块泥板,要求厚薄均匀,厚度1.5厘米,检查学生制作情况,展示正确的泥板。 接着搓泥条,粗细按作品大小来定,先搓成圆条,从中间向两边搓,先掌心再手指。用力均匀,用泥刀切去泥条两头,以防空心。评价学生搓泥条的情况。 将泥板要黏结的部分刮毛糙,刷泥浆,把泥条按压在泥板边缘,围合一圈,衔接好接口,去掉余泥,以此方法盘筑。提问,还可以用泥条法进行什么创作? 4、拉坯法 思考,回答。学生实践,自己动手制作。 思考并回答问题 实际操作 看样品,听课 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练习搓泥条 了解简单的工艺过程 给学生一个亲自感受陶泥的温度,软韧度等实际体验机会,使学生产生对陶泥的兴趣与喜爱 解决学生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培养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制陶实践 走到学生身边,对他们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和解决。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让大家学习如何避免类似问题,以及怎样解决问题。同时,找到问题的共性,给以解答。 按步骤操作并对个人出现的问题及时思考及解决,或向老师求助 进一步感受陶艺制作的灵活与神奇。实践练习摸索操作技法,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知识的能力 四.作品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请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评 3.肯定学生的作品,同时给以点评 学生自己讲评。听取老师意见 听讲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五.总结 看到同学们创造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老师感到十分欣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发现美、创造美。 听课并思考,我通过实践获得了什么 肯定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现代陶艺》一课是冀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的课程,是在学习陶泥的基础上,运用陶艺术知识进行的立体造型制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问题导入课题相对成功,展示了陶瓷作品及其制作,陶瓷有趣却很少有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尝试的特点使得本节课的内容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对这些陶艺作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基本上理解和学会了制作方法并加深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陶瓷用品的情感。学生的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