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521953

人音版七上 2.3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 课件(1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11279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音版,欣赏,雷鸣,电闪,波尔,课件
  • cover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民间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 其特点:二拍子, 快速、活泼跳跃, 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作者简介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 《香槟》《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乐曲留给你的总印象是怎样的?它属于哪种音乐体裁? 节奏 旋律 快 优美 管弦乐曲 思考 歌曲用了哪些乐器?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大军鼓 小军鼓 定音鼓 大镲 吊镲 大军鼓 大镲声音洪亮,大镲音量大而余音长。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 声音激烈爆炸 发音低沉宏大,稍有延续。可用以表示炮击、雷鸣、战争、狂热等气氛; 作品介绍  《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 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作品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各部分音乐描写了什么? A-a:这是一段描绘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为特色。 A-b: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B-a: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大军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 大军鼓的震音———雷鸣 铜钹声———闪电 B-b:音乐轻巧、活泼,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尾声 乐曲的尾声用了两次长的颤音,后面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乐曲也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 A—a :描写舞会盛况。情绪热烈、欢快, A—b :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B—a :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大军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 B—b :音乐轻巧、灵活,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总结 1、波尔卡舞曲特点 2、节奏练习 ?3、观看波尔卡舞蹈片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