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玛勒火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激发学生对藏族音乐的兴趣,可以较为主动地聆听及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 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能力目标: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轻声哼唱《阿玛勒火》的主旋律,并通过简单的集体动作感受藏族歌舞音乐。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风格的歌曲,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2学情分析 藏族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中还是存在知识面窄,学习动力差的情况,因此需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从而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我们在欣赏课时学生对藏族文化不了解,只是一味地听歌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课堂环节上应该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进行此课教学。本课采用了参与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新课联系起来。让学生把西藏美丽独特的景观和藏族的音乐舞蹈结合起来。从对藏族音乐、舞蹈鲜明特点的体验中来熟悉藏族风情,了解更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藏族民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把握西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勒火》感受藏族民歌风格特点,了解藏族歌舞形式--“囊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 在第一上课铃响后,播放《北京的金山上》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在上课前使同学们提前进入本节音乐课的音乐氛围。 活动2【导入】设疑提问 师:刚才在同学们进教室时老师播放了一首歌曲,大家听过吗? 生:听过(没听过)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歌唱家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演唱的,有可能大家不 知道她到底在唱些什么,下面老师用汉语唱一段大家猜猜歌曲的名字。(老师边跳边演唱) 生:《北京的金山上》 师:刚才的歌曲是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老师在1964年录制演唱的,这首作品由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向全国播放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才旦卓玛也家喻户晓。 活动3【讲授】单元解析 师:今天,我们开始进入第三个单元《雪域天音》的学习。听到单元标题名称后同学们都应该可以猜到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让我们大声说出来。 生:藏族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民族,感受下这个民族独特的音乐魅力。 活动4【讲授】民族概况 师:大家都知道藏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家知道他们当地有特色的食物吗? 生:青稞酒和酥油茶 师:对,除此之外藏族是全民信教的———佛教。他们的服饰很有特色,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老人穿着,有什么特点呢? 师:我来总结下,藏族服饰有着,长袖,大襟,宽腰的特点。这里大襟就是纽扣偏在一侧的中式上衣或袍子的衣领部分。 活动5【讲授】歌舞形式———囊玛 师:也正是刚才介绍的一样,造就了这个这个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文化。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我们学习第一单元欣赏课《御风万里》时就有涉及到藏族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大家还记得叫什么吗? 师:请不记得同学快速翻到前面第一单元复习下。 生:囊玛 师:还记得它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翻开书第24页,看下囊玛的注释。(解说)囊玛在藏语中式室内的意思,因为歌曲优美典雅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宫廷音乐”。其实它来自民间且历史悠久。 师:请大家看课本,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什么? 生:扬琴,琵琶,笛子,扎木聂等 师:大家一定疑问扎木聂是什么乐器,请大家看图片或看课本第27页的图片。 扎木聂,又称扎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扎木聂,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