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548456

2021年暑假初中升高中高一语文衔接班学案:10-学会阅读高中文言文·文言文的人物形象与中心(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2次 大小:1556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言文,高中,2021年,答案,中心,形象
  • cover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专题 课题 学会阅读高中文言文·文言文的人物形象与中心 教学目标 掌握分析文言文的人物形象与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够结合文本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中心。 教学安排 版块 建议时长 1 初高比较 2分钟 2 知识梳理 10分钟 3 经典考题 40分钟 4 能力提升 35分钟 5 实战演练 35分钟 6 作业 30分钟 高一语文衔接班教案 初高中知识点比较异同 初高文言文的人物形象与中心差异: 阶段 初中 高中 差异 文言文阅读能力: 1.6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古代诗文: 理解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6)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 具体 分析 初中文言文文本和事件简单清晰,人物形象和中心主旨有一定的模式,较好把握;高中文言文篇幅长,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从文中两三件事中提炼出人物形象特点,进而把握文章中心。 为了帮助大家衔接初高中的文言文知识,我们先从较简单的文言文入手,这次课重点学习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和中心,进而全面理解文本,为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的人物形象与中心 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考纲中“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问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等信息。其中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就是常见的一道题目。 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 1.弄清叙事的脉络:主人公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 2.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①正面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②侧面表现:作者评论、侧面叙写等。 3.注重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与皇帝或上级的关系:忠于职守、忠君爱国、英勇无畏、不畏强权、临危不惧、刚正不阿、善于辞令、针砭时弊等。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秉公执法、公平公正等。 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爱护百姓、为民做主、为官清廉、忠于职守等。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就会涉及到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和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直率、执着、豪爽、机智聪颖、嫉恶如仇、放任不羁、孝敬父母、淡泊钱财、淡泊名利等。 二、文言文中心主旨的概括 评析文章人物及思想内容,这类题突出教育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思考。 (1)求学: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苦读成才;笃志好学;勤学好问等。 (2)做人:宽容大度、善良;乐观、豁达;诚实、仁慈;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一味依赖外在力量;表现人的高尚品德等。 (3)为官:关心爱护百姓;爱惜人才、慧眼识才;勤政爱民等。 (4)生活哲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5)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小结: 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 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明史·于谦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及是,三杨已前卒( ) (2)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 ) (3)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 (4)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