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第八课 人类进化———形状补间动画 动画中的对象不仅仅是大小、位置、角度的变化,还可以是形状的变化,如一个正方形变成球体、字母变成数字、数字变成数字等,通过 Flash 的形状补间动画可以比较方便地展示对象的变化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多个动画同时进行的,即本课巩固“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又是学习新的知识“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本课学习制作变形的文字:中国古代文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本课将一个人的图片变形为汉字“人”, 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基本要点,能够创作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flash 对中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而在本次课讲授中的安排主要是以实例来启发学生,以创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特征分析 (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几节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Flash 中基本工具的使用,可以绘制比较复杂的图形,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前面的学习,为本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能够在自然的过渡中得到提高。 (二) 学生特征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了解网络,正值青少年的他们对新兴事物感兴趣。 21 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需要当代青年要有不断学习,不断开拓进取的能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掌握计算机部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与人的协作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 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基本要点。 能够创作形状补间动画。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区别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创新,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 提高学生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鼓励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 flash 的兴趣。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基本要点。教学难点: “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 五、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象形文字”实例教学的步骤,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该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授“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以及制作方法与制作技巧,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任务驱动法:老师布置思考题目:将数字“9”变形为数字“6”,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做完后进行评价,营造创新氛围。 七、 教学过程 本案例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模式框架。即: 复习旧课 创设情景 巧妙导入 教师演示 启发引导 分组探究 协作创作 作品欣赏 交流评价 归纳总结 提出建议 积极探讨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一) 复习旧课 1613916348488【教师活动】展示出上一节课《动作补间动画》中“小球弹跳”的动画,如图 1。 图 1 师:同学们看着“小球弹跳运动”的画面,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动作补间动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生:在动作补间动画中一个对象只能对应一个图层,动画与图层是一一对应的;需要建立关键帧。 师:还有一点就是,为了方便再次使用,运动对象必须转换成元件。那么本次课我们学习的形状补间动画是否和动作补间动画一样,一个对象只能对应一个图层呢?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形状补间”动画的世界。 (二) 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师:中国古代文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下面是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