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581687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16 学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3899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学案
  • cover
83820-98425高中语文日积月累活页(16) 素材书写(文段摘抄 规范书写———颜值也是实力)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而品德是人格的灵魂。 人品的修养比博士等学位更重要,更有价值,更俱魅力。 ?一个人既有人品又有学位,那一定是事业有成;而虽有了学位却坏了人品,学位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人就可能坠入深渊,甚至毁掉人生。文凭、学位的作用,仅在于证明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学校,读书多长时间,学何种专业,而对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素质来说,文凭、学位并不能完全证明。而有识之士也并不太看重文凭、学位。 人品与智慧的结晶不是文凭、学位,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社会需要之才! 407543041910 二、文言积累(文段翻译 词语记忆———厚积方能薄发) 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良坐。? 译文: 4193540340995 成语文常(圈点批注 强化重点———聚少才能积多) 4194810191770成语积累 不可言传: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天伦之乐:指家庭的乐趣。 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辨解释 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常指声响、浪潮、斗争、呼声等。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歧路亡羊: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文化常识 【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下寿、耳顺之年】是六十岁;古稀、中寿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上寿】指八九十岁; 392493541910【期颐】指一百岁; 【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四、诗歌鉴赏(阅读理解 浸润熏陶———博览才会精进)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桃花溪:水名,在今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