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堂展示 知人论世 ?问题: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作这首诗? 何其芳,现代著名诗人、评论家、学者,有诗集《预言》《夜歌》等;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文艺评论集《关于写诗和读诗》《诗歌欣赏》等。 课堂展示 知人论世 ?问题: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作这首诗? 本诗写于1931年秋,作者当时19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用更明白的语言说出来,就是我遇上了我后来歌唱的‘不幸的爱情’”(《刻意集》序)。 合作交流 感知诗意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一诗节:诗人用什么手法描写“年轻的神”? 2.第二诗节: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3.第三诗节:诗人写了哪些细节?表现诗人什么感情? 4.第四诗节:“我”为什么劝“年轻的神”不要前行? 5.第五诗节:“我”怎样与“年轻的神”同行? 6.第六诗节:“年轻的神”对“我”持什么态度?表现“我”什么心情? 合作拓展 鉴赏人物 ?问题: 请概括“年轻的神”的特点,并比较“年轻的神”与“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异同点。 自主学习 赏析诗情 ?问题:请概括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1.内心渴望、惊喜、激动 2.体现体贴、呵护、喜爱 3.表现眷恋、惆怅、无奈 合作学习 探究问题 ?问题:你认为“年轻的神”有什么象征意义? 一、象征爱情(爱神、爱人) 二、象征美好理想 三、象征青春 四、其他(象征春的使者、飞逝的时光等) 合作学习 探究问题 ?问题:怎样理解诗题“预言”的含义? 一、从感情角度理解 二、从哲学角度理解 三、从生命意义理解 总结归纳 借鉴手法 ?问题: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1.艺术构思特色 全诗以“年轻的神”渐近的足音起笔,以消失的足音结束;诗人开头的惊喜与结尾的惆怅呼应,艺术结构完整。 总结归纳 借鉴手法 ?问题:你认为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2.艺术手法 (2)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1)象征手法(比喻) 反馈拓展 课堂延伸 ?学习反馈:任选下面一道题,完成“微写作”,字数300字左右。 1.选取诗中一个或几个片段,改写成记叙性文字。 2.这首诗给人以多种启迪,请你就某一点谈谈学习后受到什么启发。(
课件网) 神女峰 一个长得并不美丽的诗人 一个做过临时工的女人 一个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 一个从油印刊物走向中国诗坛的传奇 人物 一个以朴素诗情感动当代中国的女子 一位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一棵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的文坛常青树 舒婷是谁 舒婷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文艺界对她的诗展开近一年讨论。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 主要作品:《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个体的生存价值。内容含蓄隽juan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都在《今天》上发表诗歌。 舒婷诗歌特点 : “文革”的法西斯暴政对人最大的伤害是泯灭人性。 一、写青年在“文革”中的心理上的“伤痕” 二、坚决地追求个体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独立性。 读诗第二步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 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