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鸠调 教学目标 1.用欢快柔美的声音歌唱《斑鸠调》。 2.通过声势律动让学生感受民歌歌曲中,衬词带给人们的轻松活跃舒适感。 3.通过对歌曲的再创造与实践,加深对江西民歌音乐文化的了解;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为歌曲即兴伴奏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唱准歌曲中的十度大跳音 教学难点 1.以声势律动表现音乐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 1.师生用音阶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设计意图: 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课行为习惯) 2.运用柯达伊手势,进行音程练习 1 3|2 4| 6 3|5 1|1 3|6 1|2 3|1-| (设计意图:十度大跳练习,缓解教学难点) 3.民歌曲名竞赛 回顾所学民歌曲名。 中国民歌:《编花篮》《凉山之最》《溜溜山歌》 外国民歌:《道拉基》《阿里郎》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传承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学习歌曲(13分) (一)聆听歌曲 1.边打横拍边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情绪、速度如何? (欢乐,稍快) 2.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二)感受歌曲 1.依据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体会方言带给民歌的特殊韵味。 (设计意图:降低学唱难度,记忆歌词) 按照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在衬词处按照节奏轻叩桌子。 (设计意图:了解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歌词中出现了哪些事物? (桃树、桃花、斑鸠、杜鹃、李花、茶花) (设计意图:了解民歌创造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实际) (三)学唱歌曲(12分) 1.打横拍试着哼唱歌曲。 (设计意图:熟悉歌曲速度与旋律) 2.师生接唱,教师先唱正词部分,学生接唱衬词部分并按节奏轻叩桌子。 (设计意图:加入简单声势律动,为打击乐配乐缓解难度) 3.生生接唱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歌唱,再次熟悉歌词与旋律,为歌曲加入打击乐配乐再次缓解难度) 4.整理曲谱,找出规律。 (1~9小节的影子总是出现在其它小节) (设计意图:降低识谱难度,初步了解民歌创造的重复手法) 5.视唱简谱,注意十度大跳音的歌唱。 三、音乐再创造(10分) 1.声势律动练习 将学生分成两组做声势合唱练习,一组击掌拍胸,另一组跺脚拍腿;衬词“呀哈嘿和咿呀哈哈”处,轻叩桌子。 (要求:在歌唱中完成声势律动练习) (设计意图:彻底为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扫清难度) 2.加入打击乐器 响板、双响筒每小节第一拍敲击 三角铁在每小节第一拍与衬词部分按节奏敲击 沙锤、串铃在第二拍以八分分音符敲击 蛙鸣筒、沙锤、串铃在衬词部分按节奏敲奏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终生受用的简单音乐技能) 四、小结 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斑鸠作为国家三有动物,在很多省份被列为保护动物。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从这节课后,同学们能够创造出麻雀调、画眉调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创造兴趣,进行德育渗透) 五、作业 以表演唱的形式将这首歌曲唱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把欢乐分享给家人) 六、板书 斑鸠调 民歌构成 正词+衬词 民歌特点 易于上口易于传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八度音程 1 1 3 3 5 5 十度大跳音程 1 3 2(4) (6)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