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 C.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的时代 D.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 3.秦代设郡,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置县,县视其大小置“令”或“长”。秦朝的郡守、县令(长) A.相互独立且牵制 B.由皇帝直接任免 C.经地方推荐产生 D.有封地可以世袭 4.据统计,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这一做法的目的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缓解“冗兵”问题 5.明代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知明代的监察制度 A.开始形成独立的监察体系 B.有效预防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C.有利于促进封建政治的清廉 D.有利于推动人才公正选拔 6.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此措施 A.削弱了丞相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不利于皇权专制 D.违背了历史潮流 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8.“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指的是 A.政事堂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9.一位政治家在演讲中提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梭伦改革时期 B.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期 C.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D.克利斯提尼时期 10.雅典人认为,无视法律的专制政体是坏的政体,因为它剥夺了人民的自治权,抛开公认的法律,依自己的主观任性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这反映出古代雅典主张 A.法律至上,杜绝人情 B.平民政体,中央集权 C.实行法治,防止人治 D.权力平等,社会契约 11.在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古罗马法学家认为“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反映了罗马法有利于 A.保障社会绝对公正 B.调节社会关系 C.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D.巩固帝国统一 12.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13.1760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