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在什么方位》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它在什么方位 年级 授课时间 课时数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它在什么方位》是本单元第一课,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起“参照物”的概念,并利用参照物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为本单元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教材在活动安排上,主要由“它在什么位置”“餐厅在哪里”“找地雷”三个活动组成,通过对教材的重组改编,创设以“说说他的位置在哪里”“帮他指指路”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参照物”并利用参照物结合方位和距离在地图上(导览图)来准确描述某个物体或地点的位置。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会使用常见的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旁边”等,也知道“东南西北”等方位,能够利用其它物体来描述某一个物体的位置,但是没有提炼出“参照物”的概念,在描述某个物体的具体位置时,方法也相对模糊,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模糊的生活体验,过度到清晰的概念,并形成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三合小学的孩子相对于实验小学的孩子而言,更加内敛,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上,需要由浅入深,先挖掘前概念,了解学生基础后,慢慢引导并加强习惯培养,如,科学的描述是?孩子,这句话说完整。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记下来等。 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对某一物体位置的描述,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的物体(另一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此时,另一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2.通过对某一物体的位置的描述,知道精确的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说明参照物及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3.通过对前概念及生活实际的回顾,了解人们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方法(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远近等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语言、路线图(导览图)等方式来准确的描述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导览图、路线图寻找物体的位置;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辨认位置的能力。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了解现代技术中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美国),及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激发学生探索前沿科技的学习兴趣及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方位)和距离,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尝试利用参照物、方位和距离结合导览图等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法设计 互动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课型 实验课 教 具 实验材料: 讲解GPS定位系统、北斗定位系统的视频;实验小学导览图;授课用PPT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及对话详案 5min3min3min20min6min2min 挖掘学生前概念,部分学生能够利用生活中常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旁边等描述物体位置,为便于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识别导览图、地图上的方位,注意引导常使用东南西北对物体的方位进行描述。教学导入及第一个知识概念的提出,明确“参照物”概念,并知道当选取参照物不同时,对物体方位的描述则会不一样。以帮助人指路的形式来熟悉明确位置的几个要点。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尝试采取不同的图纸进行设计,校园中的所有场景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利用校园环境绘制的导览图能够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对不同地点、物体位置的描述;如果学生对校园导览图较为熟悉,则可以换成较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场景、如公园、动物园等。在解决距离的问题上,由于地图比例尺是学生五年级学习的内容,所以在设计上采用了网格线的使用,以简单的“一格”代表实际生活中的10米,可以不深入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微课的形式简单为学生介绍GPS及其运作原理,激发学会高新科技的探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