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1556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0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
  • cover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学习诗人借助梦境、联想、夸张等手段表达心灵世界的浪漫主义手法。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的欲望,形成对诗歌意境鉴赏的基本认识和体验。 3、情感目标:领会诗人在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权贵的蔑视。 [教学重点] 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境鉴赏,领会作品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模式] 诵读法。2.问答、讨论与演绎。 3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参照注释,查阅资料,扫除文本阅读障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创设情境 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春意酽酽,不禁使人诗情氤氲。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设问)前面这首诗歌吟咏的是中国古代哪位文人? [明确]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的诗篇就像光焰夺目的精神圣火,不仅照亮了韩愈和后代诗人的文学创作及思想演进道路,也照亮了千年之后的我们赶往古典文学殿堂朝圣的道路。今天,让你我通过一首李白的代表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共同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Ppt)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安世济民”“功成身———是其平生夙愿。但他入京后目睹了最高封建统治集团的昏庸腐败,他的处世态度和性格也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长安。这首“书愤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一年后所写。 三 研读文本,鉴赏意境 1播放全文朗读音频 ,思考问题:作者为何不写现实,而要写一个梦? 预设答案:1联系背景———现实不得志,梦中抒发压抑之情。 2“梦”中思维少有拘束,此题材充分舒展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的才华。 3现实中即将要游天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大家对李白为何写梦作了种种揣测。一种说法是,梦某种程度而言是现实的折射;梦也是一把开解现实困窘的万能钥匙。作为现实的一种补偿方式,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梦中实现;被现实压抑的情感,可以在梦中尽情宣泄。那让我们结合文本,看一看李白作了一个怎样的梦,而梦又向我们透露了什么讯息? 2朗读第一小节,品味第一段作者笔下的天姥山具有怎样的魅力。 预设答案:高峻挺拔,神秘莫测———于是激发了作者的渴望向往之情。(入梦缘由) ★3朗读第二小节。(梦游天姥主体部分) A这一段文字全都写梦? “忽魂悸以魄动,……”到小节结束写的是梦醒。 B请大家以小组形式,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在梦中经历哪些情境,揣摩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中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预设答案:“我欲因之梦吴越--空中闻天鸡”,当诗人一入梦幻,随即进入一个神幻空灵境界,一夜之间飞过镜糊,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又飞到剡溪,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诗人穿上了谢灵运当年穿的木屐,登上了他当年曾攀登过的石级———青云梯,就像脚下生风,直向高耸入云的山径攀登。石径盘旋,山腰只见,海日生空,天鸡高唱。 (这一路的飞渡登临显得是那样的急切兴奋、轻松愉悦。) “千岩万转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烟”。 山花烂漫,倚石休憩之中,流连忘返,忽觉暮色降临,旦暮变化何其倏忽。而后是天气骤变,狂风大作,雷声隆隆。好像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巨大的声响在山岩和泉水间传开,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天空黑云沉沉,水中波翻浪涌,烟气升腾。 (沉郁,压抑———为下文造势) “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神仙世界又是如何的呢? 暴风雨接踵而至,霹雳闪电,山崩地裂。洞天福地,訇然出现。青色天空一望无际,金银台阁与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