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1560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35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
  • cover
沁园春 长沙 教案 【教学目标】 1、领悟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体会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 2、理解作品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凝练、豪放的语言风格。 导入新课。 古今有才华,有抱负之士,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常常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发壮志难酬之憾。范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显出对百姓的忧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这样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一词更以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 一、介绍词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这首词以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词的有关知识。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 ,萌芽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能唱的歌辞,但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都有词牌。可以把它理解为词的格式。词有题目,也可以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中调、长调。 三、写作背景介绍。 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请同学们重温历史的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毛泽东的手迹。 四、教师范读。 下面我来为同学们来诵读一遍这首词。以便同学们能更好的感知这首词用词的优美。 五、朗读、领会,品评、鉴赏。 师: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有语序倒装,有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我们就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是这样。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师:说得不错。我们叙述事情的习惯一般是先说时间,再说地点人物最后在说情节。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者其他的词语呢? (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师:对。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这三句,在来看一看这三句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一个“看”字,领到哪里?(生:“万类霜天竟自由”) 师:对,共7句。 这在诗词中这叫“一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在朗读的时候 因为“看”是领字,所以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师范读此7句)。现在大家再齐读这7句(生齐读)。 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师:这几句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 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生:放眼望去。)对,是“远眺”,(师演示)这写的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生:收回来。)这是“近观”, 师演示。这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又是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生:“俯瞰”,写的是“低景” (师演示) 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