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45893

人教版九上 1.1游击队歌 课件(16张)+教案+音视频素材

日期:2024-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28969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游击,队歌,课件,16张,教案
    游 击 队 歌 教学目标: 了解《游击队歌》创作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不畏牺牲的精神。 能用轻快、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演唱歌曲《游击队歌》。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的表达歌曲的意境。 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结合历史简单讲述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 影片片段欣赏: 师: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同学们知道是哪支队伍吗? 观看《地道战》抗战影片的片段,了解游击战的作战特点。 学唱《游击队歌》 聆听歌曲,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敏、顽强的英雄形象。 再次聆听歌曲,分析歌曲,划分结构。 师: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从音乐角度来分析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歌曲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反映出游击战士怎样的思想情感。 师小结:《游击队歌》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为A段(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 歌曲表现了游击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 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方艰苦 境中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 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音乐知识: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 师: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 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 学生用Bang模唱歌曲做发生练习。(跟伴奏) 填唱歌词。(注意节奏) 再次跟伴奏演唱(注意音准,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注意换气自然) 歌曲处理: 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稍微强些,带有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情绪演唱。 全体学生有情感的跟伴奏演唱《游击队歌》。(演唱情绪:斗志昂扬,不屈顽强) 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分组分句接龙唱、二重唱等) 五、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游击队歌》等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透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六、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